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苑雅舍

2016-08-27 作者: 来源:

  匠人匠心李海先师傅
  □王欢
  认识李师傅,是在三年前的一次建造传统形制四方亭的项目。传统建筑的“五行八作”中,油作有“神鬼难断油画活”之说,因其材料繁多、操作复杂、技艺高超,需由专门的油作匠人完成。李师傅就是北京园林古建工程公司的油作匠人,他的技艺也名副其实,已被评为“北京市油漆彩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传统建筑的油作,只是李师傅技艺的一方面,他造诣更高的、几十年一直专注的,是器物的大漆工艺。漆用于器物的装饰和保护层,最早可追溯至原始人类时期,在传承和发展中,匠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李师傅自小师从文物古建专家油作大师刘玉明,专注研究大漆的材料、操作工艺,通过几十年的摸索,锤炼出一套包括操作方式、材料及其配比等均极为考究的大漆技艺。
  默守着这宝贵的传统工艺,李师傅打造了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可能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师傅最爱做的漆器,是老北京的大漆鸟笼、匏器和一些小的把玩物件。李师傅的屋里挂着各种各样的大漆鸟笼、柜子里摆着各种工艺的匏器,墙上还挂着一些胎子和工具,整个家就是他的工作室。每次来拜访,不仅是视觉的盛宴,还在触摸传统工艺中,感知着似乎有别于这个时代的气质——沉稳和内敛。
  这些漆器,都是李师傅起早贪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的。每一件器物都需先经过打磨表面、修整成型,再用头发或手指手掌,将调配好的大漆一遍一遍的均匀布涂于表面,阴干后结合打磨使其平整、光滑。有洒金或嵌色做法的,还需在完成几十遍的髹漆后,布涂其他材料或颜料,再进一步髹漆和打磨。
  经李师傅精心打造的漆器作品,不仅光泽含蓄、触感细腻,积年累月,漆在表面持续交融和变化,折射的光影更为圆润、饱满和深邃,漆逐渐浸入木骨,与器物完美结合。一件漆器从打磨开始至完成,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操作工序达百十来遍是常见的,其中耗费的精力难以想象。但李师傅说,只要做起来,全世界都安静了。
  聊起大漆工艺,李师傅的话也总是格外多,我们经常从当代聊到明清,从传统建筑的油漆聊到木瓦石,从鸟笼匏器聊到家具陈设。他虽读书不多,说话却极为严谨,聊到的工艺技法,经常是经过自己多年摸索,多少次失败后总结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他也对新材料、新工艺有很高的热情,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李师傅不仅将大漆工艺的技术和材料传承并发挥至极致,还多次尝试了新材料和工艺,使传统韵味的器物散发出时代的气息。
  人如其物,物释人怀。近四十年,李师傅对传统油漆技艺的专注和执着,蕴藏在一层层的漆中,凝固在一个个精美的器物里。李师傅的这种匠人精神和气节,带给我们的早已超越技艺的维度,深涵了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个追求功利和物质的社会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那 一 场 雨
 
□张庆和
 
风儿似温柔的手
轻抚云的秀发
云感动了
喜悦的泪滴滴答答
 
一场等待许久的雨
在希望的日子里飘洒
直惹得无数春光
一阵嘁嘁喳喳——
是时候了
快醒醒吧
该发芽的发芽
想开花的开花
要追梦就甩开矫健的步伐
于是
一粒种子又一粒种子
便悄悄出发
一片叶子又一片叶子
一天天长大
一只蜜蜂又一只蜜蜂
忘记了回家
 
  遥远的长寿村
  □王冬梅
  累了大半辈子的老周,想给自己找个地方安度晚年。在网上狂搜了一通之后,锁定了两千公里之外的“长寿村”。只要能更健康,远点不怕。
  下了飞机老周找到服务台咨询,那个俏丽的女孩子一听长寿村三个字,连忙点头,知道知道,专家都说那个村水好、空气好,现在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建得像景区一样漂亮。在她的指引下,老周满怀信心地登上了开往长寿村的长途客车,如果真那么好的话,不防先住下来体验一下。
  两个小时之后,老周到了一个小镇,小镇的居民一听长寿村也很热情,知道知道,不就是那个老人村么?怕他不明白,又解释一句,路一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可不就剩老人了么。四轮拖拉机颠簸了一个多钟头,老周被扔在了一个村口。
  这哪里还是个村子?主街道上全是高高低低的楼房,不远处还开着几处工地,山坡上的公园看样子以前是一片树林。山上下来的一股泉水中途不知道被引流到了何处,山下有人排着队吆喝着说是去打水。老周以为找错了地方,仔细一看,楼房的四周散落着几间低矮的土房,每间土房前都有一两个晒太阳的老人在打盹。
  老周弯下腰问其中一位老人,大娘,这里就是长寿村么?大娘翻了一下眼皮,扬起脸看了看他,小声嘀咕一句,不像有病啊。老周连忙解释,大娘,咱们这里就是长寿村么?我想退休后在这儿长住呢。“长住?”大娘的腰一下子挺起来,“来这儿长住的都是得了重病的,什么长寿村,都成癌症村了。”
  老周一天的劳累突然就涌了上来,腰、腿、脖子,哪儿都不得劲儿。这个长寿村实在是太远了,如果不在这里过夜的话,不知道还能不能追上刚才的拖拉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