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6-05-21
作者:
来源:
预防光害镜善睛美
□王贞虎
随着温度的升高,阳光变得也越来越强烈。阳光发出的有些害光线很容易灼伤我们的眼睛,引起我们的眼睛不适。那么让我们一起从矫正眼睛光学问题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的眼睛选择一款合适的眼镜,做好眼睛的保护神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醒觉,在矫正视力之余,也更注重保护眼睛及预防眼疾。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除了无可避免的室内、室外紫外线伤害,我们生活中的光害,也随处可见。例如高清LED电视机、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蓝光伤害。
因此,经常接触3C产品的科技族,或长期曝晒在紫外线下的眼镜族,更要谨慎小心选择合适的镜片。
勿只关注度数增减
很多人往往重视镜框美观性,超过镜片实用性。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建议民众选择有专业验光师的眼镜店,只有这样才能接受完整的视力及一般眼睛健康检查。其中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和眼部血管检查等等,而不是只关注度数增加多少。
一旦在例行视力检查中发现异样,就可以早会诊眼科医生,尽早治疗,以避免问题恶化至无可挽回的地步。
选购眼镜的三大考虑
在我们的生活中,光线是一把双刃刀。它既是不可或缺的生活重要元素,也是维持人类整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例如:影响睡眠或觉醒周期、情绪、认知表现等)。
然而,一旦过量,却会造成危害,尤其是紫外线和蓝光。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选购眼镜或太阳眼镜时,不能只一味关注美观,只求款式炫酷帅气,却忽略镜片功能性,而是必需认真考虑三大元素:矫正性、保护性和预防性。
光害导致眼睛病变
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线所组成,有些光线会伤害我们的眼睛。每天,紫外线都会不断攻击角膜和水晶体,长时间累积下来,水晶体会开始混浊,最终可能发展成白内障。
另外,别以为眼睛不正视太阳就万事大吉,紫外线也会通过光的反射而侵害眼睛。其中最常见的紫外线伤害是角膜破皮,严重者甚至导致视网膜退化、角膜退化、黄斑部病变等情况。
蓝光是可见光中最接近紫外线光的一种。蓝光是高能量可见光,现代3C产品屏幕会透射出大量的蓝光。感光细胞若长时间慢性接受蓝光的照射,视网膜细胞容易受到累积性伤害。
黄斑部是正对着瞳孔的视网膜构造,直接面对直射入瞳孔的光线。因此,若长期接受强烈蓝光,伤害也越大。
紫外线是波长较“可见光”短的光线;由于波长短,所携带的能量高,容易对人体的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光害。
带你读懂防光害镜片术语
2016年,你该懂的防光害镜片术语主要有一下两种。
E-SPF滤蓝光镜片
精准过滤有害光线,除了阻挡紫外线,这种光线过滤技术也能滤除有害蓝光,但并不会阻挡必要光线穿透镜片。既保持视力清晰,也能守护眼睛健康。
双面防UV镜片
防紫外线UV镜片由来已久,主要是在镜片外层,以镀膜技术形成一道防护墙,隔绝有害眼睛的紫外线。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其实紫外线不是只从前方进入眼睛,也会从镜片与眼睛这段缝隙进入。
若镜片里层没有镀膜,射入的紫外线就无法被镜片吸收,并完全反射进入眼球。
双面防UV镜片就是一种在镜片的外层与里层,都做防UV镀膜处理的独特科技。里层的防UV镀膜会将紫外线吸收,而非反射至眼睛,发挥保护眼睛不受光害的功能。
眼睛休息遵循“3010”原则
谨慎选择镜片只是眼镜族保护眼睛健康的步骤之一,并非全部。生活中也要善用各种护眼撇步,才能保护好心灵之窗!
1.距离:使用各类3C产品时,眼睛和荧幕之间的距离,应以荧幕对角线长度的3~5倍为主。所以,荧幕尺寸愈大,距离要拉得愈远,或至少一个手臂伸直的距离(大约70公分)。
2.光源:看书、做事或需要光线时,应尽量使用自然光源,不良的光源会在不知不觉中对眼睛造成伤害。太强或太弱的光,对眼睛都是有害的。另外,灯光照明也一定要特别注意,建议选择良好且亮度足够的照明灯具。
3.休息:遵行“3010”原则,也就是用眼30分钟,要休息10分钟,休息时可以伸个懒腰、看远的地方、喝个水,让眼睛适度休息。
4.检查:定期到眼科诊所检查眼压,确保眼睛健康。高度近视者最好每半年做一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
红包是年底发
还是一年中分开发呢?
□本报记者 杨琳琳
职工问题:我是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我们企业的工作在同行业中相对轻松,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员工是北京当地人。在工作中,稍微忙一些的时候,大家就会说累。我现在对大家的鼓励就是过年的时候会给大家发红包。但是还是不行,效果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过年之后上班大家工作兴致还是不高,那我们是应该在年底发个大红包还是在一年中分开发呢?因为要是平时发的话年底就少了,这样我们担心员工情绪不高,没有达到我们想鼓励的效果?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北京市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董如峰:首先没有挑战性的工作会让人们心理产生自动意志,影响人潜能的发挥或者能力的发挥,自动降低人能力感,会导致人的心理疲劳,引发我们说的无价值感。
那么这种无价值感被强化之后,人会怎么做呢?老板的想法是,我给你钱是让你觉得有价值感。而现实中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的价值感是要对等的,就是说我付出多少,然后我得到我应该得到的,这样我的价值感才会提升。如果我觉得没有付出,但是得到的却是超出我付出的价值,那么我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领导的这个奖励实际上就是强化了我的无价值感了,那么这个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就进入一个死循环中去了。
这里就说到企业的奖励机制上了。在指定奖励机制时,我们要注意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1、针对性原则,也就是说人们的激励要奖之有物,不能空洞让人摸不着头脑;2、锁定性原则,要就事论事,重点突出;3、及时性原则,奖励是为了强化某一种行为。如果拖得时间太久,也就无法起到强化的目的了;4、顺导性原则,强化完之后,要顺势把职工引向公司期望他做出成就的方向,让他的能量有地方可以施展;5、倒U型原则,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的原则。
那么激励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或者是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的目的是要激发员工的潜能,让它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成效,并且激励也能给他们指引统一的方向。第二,当我们的行为得到鼓励和强化时,对于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都是一种肯定。第三,预防职业倦怠,强化员工的价值感。第四,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当员工看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作用以及为企业做的贡献,员工才能有团队归属感。第五,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员工看到企业领导对员工的重视,给员工提供统一的奋斗目标。
问题来源:
开发区总工会“亦庄 ·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