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健康

2016-01-16 作者: 来源:

  循天人合一
  明养生之道
  □本报记者 黄葵 文/摄
  人人都希望健健康康地活到八九十岁或百岁,那么如何做到健康而长寿呢?近日,有幸聆听了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关于养身的观点。刘院长坦言,养生最终目标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你没有活到一百岁,95岁以上都叫百岁,没有一百岁说明你这个人养生不到位。
  顺天时养生法
  刘清泉指出,我们来讲顺天时养生方法。大家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保持健康呢?现代人的理念是以健康为中心,改变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基本原则是热爱事业、勤奋工作、善于休息、善待自己。
  首先要适应大自然,养神兼养心和养身。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要与外界一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是人们要做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的规律。
  每一个人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和夏天要保护人生的阳气,秋天和冬天要保护好我们的阴气。人们不能做损害阳气的一些事,比如说过度地吃冰棍。现在一年四季都吃冰淇淋,一年四季吃的都是有损于身体健康,适时而吃是最好的。比如说人们用带寒凉的空调也是不好的。
  保精气,精气是生命的原动力;精气是来源于先天,养于后天的。清心寡欲,饮食要节制,色名利的欲望一定要节制,自我减压这样才能正气存内,斜不可干。如果人们正气不存内斜一定会出问题,保证足够的睡眠,11点种之前必须睡眠。很多年轻人都是晚上一点钟、两点钟睡,甚至很多人晚上不睡觉白天睡觉,逆事而行就会精气暗耗,精气暗耗没动力,生活越来越没动力。所以大家要学会保护我们精气,清心寡欲。不是像和尚一样,而是不要过多追求这些东西,保住我们人体正常旺盛。
  调养情志  清静为天下正
  养身还要注意要调养情志,清静为天下正。人体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的。静则神受,躁则消亡。安静的情况下神是藏于内部,人一烦躁就会会出问题。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有度,调养情志要大德必得其寿。这句话既是对社会的一种交代,同时对于养生也是非常好的。仁则寿,只要做到德,人们品德修到一定程度才能长寿。调整情志,不能整天处于焦躁状态、烦躁状态,那种情况下早晚会出大问题。
  保持宽广胸怀、乐观心态,欲乐莫如为善,唯乐可以养身,知足者常乐。这样才能有很好的心态,学会自我减压,心主沉浮。心态是真正的主人,如果心态保护不好什么都做不好,整天为一件事钻牛角尖,钻进去出不来了,最后焦虑症、抑郁症。有什么可钻的呢?有什么事不可以解决的呢,都可以解决,就看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经常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态没有什么难的,大不了这个事我不做了,做不了是因为我没有能力做,退出就行了;有能力做,做完了很高兴,做不了也没关系,有人能做也高兴,必然有人去做这个事情,要把我们心态调整好。
  节饮食  养心兼养神
  刘清泉强调,大家吃饭不要吃全饱,半饱八分就可以了。饮食要均衡不要挑食。皇帝内经有句话,叫“高粱之变,足生大疔”。疔是什么?疔是外科很毒的毒疮,过于吃高的人容易产生毒疮,50岁以上的人身上基本都长过疮,但是现在人身上很少有人长疔。没有长疮,但是从中医来讲这个毒发不出来也不好。现在咱们病多了,各种代谢系统疾病多了,各种肿瘤多了,变成其他问题了,这些毒一定要在你身上有一个地方去处。
      大家饮食不要吃饱了,一定要均衡饮食,光吃素也不成。刘清泉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尼姑和尚吃的都是素,东城一个寺庙里面主持病了,得了宫颈癌出血,血色素3克,正常人早晕倒了,他没什么事就坐那儿打坐消耗量很少。很多跑来跑去,楼上楼下扛着录像机消耗量太大了,所以饮食不均衡,光吃素食也是要出毛病的。”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形神一体。病是可以预防的,要想预防就要保护好身体,衰老不可怕,老是一种自然规律。
  本期嘉宾
  刘清泉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考试临近孩子情绪紧张
  家长该怎么办?
  □本报记者 闵丹
  职工问题:我的孩子今年初三,眼看快到期末了,他越来越害怕考试。最近总睡不好、吃不好,情绪也不高。我们做家长的看着很着急,但又帮不上忙。孩子还有半年就中考了,我平时对他的成绩既没有过高的要求,也没施加太多的压力,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孩子碰到了这种焦虑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是不打扰他比较好还是适当的进行开导比较好呢?
      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一般越临近考试,考生的压力越大,睡眠饮食都会受到影响。适当的焦虑与紧张是正常的,可以帮助考生考试发挥,但是过度的焦虑与紧张就会影响到正常发挥了。这通常和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来自考试和其他相关的外界压力;三是自己对考试的信心和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这种情况,往往自己容易先紧张起来。家里电视也关了,走路也蹑手蹑脚,给孩子天天做丰盛的饭菜等,过分的小心翼翼,与往日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反差,使孩子的潜意识接收到家长传递的紧张信号,没有起到正面效果,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因此,碰到孩子的这种焦虑情况,家长在应对上,既不能完全不关注,也不能因过分的关注导致孩子更紧张,带来反效果。因此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常心。用自己的心态影响和调整孩子的心态,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因此,家长要缓解自己的焦虑,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
    第一,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多地关注考试;第二,让孩子知道家长是支持他的,不要用急迫或训斥的态度和他“谈心”,要多给孩子信任和自由的空间;第三,父母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会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想要孩子有好心态、好未来,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对孩子的考试焦虑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长应该积极督促孩子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引导孩子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保持适当的压力,同时要提醒孩子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
      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学习中尽心竭力就是最好的,结果好坏没有关系”,给孩子吃个宽心丸是最好的减压方法。
  免费职工心理咨询服务:北京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www.bjzgxl.org)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