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苑雅舍

2016-04-09 作者: 来源:

  37万美女体重的垃圾
  □毕淑敏
  我们周围,垃圾很多。放眼乡镇,几乎每个村庄都被废旧的塑料袋和五颜六色的垃圾所包围,城市更是大刀阔斧面不改色地增长着垃圾量。北京是个生产垃圾的大户。报载,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为1.84万吨,合18400000公斤。这个数字大得有点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只好打个蹩脚比方。恕我以“好女不过百”计算,每位美女50公斤。北京每天的垃圾量,相当于 37万位美女一块儿挤站在天地间的大体重秤上,蔚为壮观。
  2009年以前,北京90%以上生活垃圾通过卫生填埋方式进行处理,每年要消耗掉500亩土地,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不断看到各个城市垃圾填埋场告急的消息,可见这是常用的方法。多年前,我听一位国外的环保专家说,把垃圾埋在地下,是极为愚蠢的做法。你以为眼睛看不见,就安心了,殊不知那些垃圾腐败渗透,持续不断地污染土质和地下水源。就算以后的子孙们幡然醒悟到这一点,把垃圾抠挖出来重新处理,但肮脏的土地和水质,却再难以恢复了。
  心中黯然。
  从此留意,吓了一跳。我每天制造的垃圾真不少啊。择菜会扔掉黄叶和菜根,做海鲜会掐除鱼腮虾尾,随手记下的纸签会揉成一团丢弃,扫地会用簸箕撮起尘灰,购物会拆毁包装,拆阅信件会用粉碎机绞碎笺纸封函。揩擦手指的湿巾,梳篦扯下的毛发,不喜穿的旧衣服,上不了脚的鞋(真怪。人上了年纪,身高变矮,脚却变大。以前能穿的鞋,现在都小了)。再不屑说那些更新换代后永不启用的种种电子产品……唉,举目皆是,不胜枚举,心中羞惭。
  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把自己制造的垃圾量缩减一点。
  首先是少买衣服,虽说不必新三年旧三年,但总不能只穿3 天就打入冷宫。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点难度。不但关乎自己抵抗新潮的决心,有时也与他人的议论有关。记得有次某电视台领导告诉我,说曾接到过一个观众电话,充满善意地请编导转达与我,说毕淑敏在节目中穿的那件衣服,三年前就见她出镜时穿过了,恳请她为了自我形象计,换件新装吧。
  十分感谢这位观众的好心肠好记性。我认真想了想,决定今后还是安然地穿旧衣。没有更宏远的目标,只是为了让那37万个美女中的某一位,臂弯上少一件罗衫的分量。
 
  小老板的气恼
  □高锋霜
  小老板有眼光,大厨用的是自家亲戚,一个挺要强的年轻人,十里八乡有名的烹饪高手。饭馆开在镇政府斜对门儿,服务对象锁定办事的、出差的、开会的、交流的、下基层的公务员和群众。更让他高兴的,是镇办公室老主任几次用餐后,跟他订下口头协议:镇里各科室的招待用餐都到他这里,吃饭开条,月底报销。
  此后,除了镇领导招待来宾开车进城,各科室的应酬都就近安排在小老板的饭馆。标准不高,但就餐频繁,陪餐人员也多。
  第一年小老板拿着条子,每月找老主任报销一次,顺顺当当平安无事。第二年老主任退休了,新主任嫌他小气,让他以后每年报销一次。从第三年开始,吃饭人数越来越多,就餐标准越来越没谱。到年底拿着一大捆条子找到办公室,新主任不新了,对他也不再客气,说这么多费用没人敢签字也没法报销,让他拿回去等着。他找到老主任家里,老主任无能为力,但比他还来气,骂起镇里的主要领导滔滔不绝唾沫横飞。
  条子与日俱增,镇里无人过问,他也不敢找上级告状。资金流动不起来,生意每况愈下。雇工的工资保证不了,大厨不顾亲戚情面一次次提出辞职,小老板一次次作揖鞠躬说尽了好话。
  中央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书记兼镇长栽进去了。新领导上任三把火,讨厌小老板天天堵门要钱,一次性解决了历年的欠债,还大张旗鼓宣布严格执行“中央八条”,不准再去大小饭馆吃吃喝喝。
  饭馆恢复了昔日的景象,小老板的心慢慢踏实下来。没想到,大厨却日益萎靡仍然坚持辞职,而且每晚不来上班,态度一天比一天坚决。
  直到把大厨请到家里,喝得舌头短了才吐露真情:镇里规定不许到饭馆请客,镇领导和各科室的应酬全部转移到职工食堂。每天晚上镇里都偷偷把他找去,饭菜比以前更好,就餐人比以前更多。招待费列入办公用品,他的报酬及时兑现,收入比饭馆高出许多。
  大厨知道小老板真心留他,他也真心感到不安,端起的酒杯和他的身子一起摇摇晃晃:“我实在、实在不能分身、不能留下了,老板、老板啊,这、这不赖我……”
 
  种  菜  乐
  □张希合
  退休后,我没去“搓麻”,没去打牌,而是天天回老家种菜。
  老家在城西,只隔一条河,骑车回去很方便。院子很大,有一亩多,经营小菜园得天独厚。
  惊蛰时分便开始劳作。首先翻了地,种了蒜。蒜是排头兵,带着冰碴就种上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是老黄历,其实四月就种上了“五月鲜”,当然覆盖了塑料薄膜。谷雨前后又陆续种上其他蔬菜。清明未到,塑料薄膜覆盖的“五月鲜”就破土而出了,顶得塑料薄膜鼓鼓的。看着这些鲜嫩嫩、胖乎乎的小家伙儿,我心里乐滋滋的!
  小菜园已完全披上了绿装,尽管各畦高低不同,有的趴在地皮,有的上架一人多高,但都生机勃勃,异常茂盛,使人沐浴在清新浓郁、沁人心脾的绿色世界里,置身于自然的诗情画意之中,身心得以净化。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已开始收获,把那硕大饱满的豆角、带刺儿黄瓜、鲜嫩的韭菜和大葱,塞满了菜篮子和塑料袋。自家吃不了就送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让他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告诉他们:“放心地吃吧,自己种的,无毒无药。”
  种得最多的是豆类。豆类产量高,味道美,既能当菜吃,又能顶饭用,是最实惠的蔬菜了。豆类需求于人的甚少,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茁壮生长,还是抵抗病虫害的能手。这样就将就了我这缺肥少药的“困难户”。
  种菜乐趣多,不但有菜吃,节省了开支,搞好了亲朋邻里关系,还能使我精神旺盛,身体健康,平添了许多快慰与欢乐。因此我概括了一个顺口溜:
  退休回家乡,天天种菜忙。种得肚子小,反倒身体强。四季有菜吃,种菜吃菜香。虽然八十多,还能写文章。
 
咏 柳
□崔墨卿
普通得像平头百姓
平凡得似连天碧草
风梳理出毓秀
雨洗涤出窈窕
河边路旁天头地角
处处飞扬着你的丝条
不用栽培不用灌溉
大地是你不离不弃的至交
没有松的不屈不挠
没有柏的不腐不凋
没有竹的挺拔俊俏
没有梅的百媚千娇
都在凌烈寒风中吐绿
你是春的先知先觉
都在十月叶黄而知秋
飘飘落叶是丰收的喜报
曾与采菊东篱下的先生为伍
把清风明月拥在怀抱
曾与大禹一道治水
打桩筑堤挽狂澜于既倒
长城外古道边
你是唯一的主角
任滴滴惜别的眼泪
染绿天涯芳草
不因无花而遗憾
不因飞絮而自嘲
不因无缘充梁作柱
而悲愤懊恼
遮住烈日,挡住沙暴
喝退滚滚而来的寒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唯有你代代繁衍青春不老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