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2016-02-20
作者:
来源:
曹俊义:四十余年的猴画情结
□本报记者 余翠平
■和猴结缘,他说因为他的性格和猴子相似 ■和猴结缘,他说因为儿子属猴,爱子迁情 ■和猴结缘,他说画路看似很窄,却是一生的追求
他13岁学画,初学人物,攻素描色彩,后专画动物,因其子属“猴”,爱子,加之喜猴,故专于画猴四十余年;其所画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善于展现猴子“最生动的一瞬”;2011年春节,与孙悟空最经典扮演者六小龄童同台,六小龄童赞其所画猴“机敏、灵活,十分生动”。他的作品《唐李端诗意》1988年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百猿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巨幅作品《天趣图》被天安门城楼珍藏,《献瑞图》曾被选刊于中央春节团拜会请柬封面。
他就是京城闻名的画猴大家——曹俊义。
因与“猴”性相似,故结缘画猴
五十余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一群群鸽子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叫声;落日的余晖,带着浅浅的金黄色,静静笼罩在周围矮矮的房屋上;袅袅的炊烟和金黄的余晖慢慢交融,呈现一派朦胧的淡紫色;不远处的城墙根,几只羊在悠闲吃着草,间或“咩”的一声……十余岁的曹俊义被这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自然美景给深深地迷住了。
“那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放学后,我经常去明城墙根儿边放羊,那里荒草丛生,是羊儿的天堂,一个傍晚的这幅美景,让我沉醉,让我着迷。我开始拿着树棍儿,在地上勾勾画画,这是我对美最早的感知,也是我和绘画结缘的起点。”回忆起往事,曹俊义一脸的激动。
出生在北京的曹俊义,小时候,一家人住在四合院的平房里。家里兄弟姊妹多,家庭不富裕,院子里有一户邻居家有收音机,收音机里常播放相声、戏剧……这让幼年的曹俊义很是着迷,他常常静静地站在院子里近乎“贪婪”地听着。看到他在听,邻居故意把收音机的声音关小了,这让天生敏感、腼腆的他,内心时常盘旋起了浓浓的自卑感。
每到过年都是曹俊义最开心的时候。那时因为家里再穷,过年总会买两张年画,贴墙上,看着那么美的画儿,曹俊义心里充满喜悦,他没事就照着画。时间久了越画越好,家里的大人开始夸他,他心里慢慢自豪起来,当他画画的时候,常常忘记了周围的所有。沉浸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画画带给了他自信,渐渐地,曹俊义对画画有了痴迷。他的课本上、作业本上的边边角角,到处是他画着的各种小人儿、风景……他几乎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初中毕业,曹俊义报考了一家美术院校,期望能得到专业的绘画学习,但还没去报到,就赶上了文革。学校停招,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曹俊义就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也就是所谓的“北大荒”。但热爱绘画的那颗心并没有停歇,依然在他少年的胸膛里火热跳动着。
最开始他每天要挑水、铡草、铲粪便、喂牲口。虽然累,但有闲的时候,他就照着各种动物画,像马啊、牛啊、鹅啊、狗啊,他都画过。后来他被分到烧砖厂,他又开始拿着泥,捏各种小人儿和小动物,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学习绘画。
北大荒冬天特别冷,滴水成冰,毛笔蘸上墨水,还没开始画画呢,就冻住了,一挨纸,纸就破了,实在没法画画。利用探亲的时间,曹俊义回到了北京,买了材料,开始学篆刻。
1976年,曹俊义被分配到北京一家皮毛制品厂,开始接触动物的皮毛,他充分了解了各种皮毛的质感和纹理,这为他日后更好地画动物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候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画画,经常一画就到凌晨两三点。他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他可以有一大段的时间画画。那时,他总是愿意献血,因为献血后,可以歇半个月,那都是他如痴如醉画画的时间。
为了补贴家用,他开始画一些出口的商品画。刚开始画人物,后来画动物。尤其他画的猴子,特别受欢迎,常常画完一张,就卖了出去,后来都有些供不应求了,慢慢的他就开始专门画猴子。
“猴子机灵、活泼、乖巧,特别讨人喜欢,虽然我比较腼腆,但内心里也是十分敏感、活跃、幽默的一个人。我感觉猴子跟我的性格很相似,每次画猴时,我内心都是非常喜悦的,我跟猴的缘分也就这样结下了。”
为画好猴,他临摹近人、研习古人
翻开中国的美术史,除雕塑、木版年画、瓷塑之外,中国国画里面留下了许多与猿、猴有关的画作。由于猿和猴同属于灵长目,所以在古代绘画的题材上赋予猴子许多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如把鹊、鹿、蜂、猴组合在一起,寓意为“爵禄封侯”;画老猴背上驮一幼猴,意为“辈辈封侯”;画马拉猴,意为“马上封侯”;此外还有“封侯挂印”“白猿献寿”等多种题材。
可叹的是,留下的画猴名家并不多,北宋易元吉算杰出的一位,他为了画好猴,重视写生,深入山区,畅游于荆湖,有《聚猿图》传世。近代京华名家汪慎生、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岭南画家高奇峰、一代宗师齐白石等都有猿猴名画作。近代画猴名家中,天津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堪称画猴大家的双峰,其《大闹天宫》组画、《金丝猴》都堪称传世之作。
在钻研画猴的生涯中,曹俊义的第一步是从模仿开始的,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画的猴形象逼真、设色清丽,雅俗共赏,很受老百姓的喜欢,他就开始模仿他们父子的作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后,曹俊义画的猴,已经高度接近刘氏父子的画风。但身边一个朋友对他说:“你光临摹得像,但没有自己的创新,临摹得再好也没有自己的新意啊!”
朋友的这句话重重击到了曹俊义那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心。
“怎么办?难道就没办法突破临摹的瓶颈?”酷爱绘画的曹俊义陷入了深深地苦闷中。
“要不从古人的绘画中寻找灵感吧!”一次的突发奇想,曹俊义开始对古代有关猴的绘画作品进行研究及临摹。
在曹俊义的研究中,他发现,北宋易元吉是其中的佼佼者,以画猴著称;南宋僧人法常喜画猿虎龙鹤禽鸟,他的猿猴多用枯笔焦墨,蓬松而富有质感;此外,元人颜辉也曾经有猿图传世。经过对古代画猴名家的临摹、研习,曹俊义逐渐发现,古人在画猴中,写意的成分多,很多都是程式化的画法。
“由于交通和社会条件的局限,很多画家对猴并没有过深的实地观察,他们也并不专门画猴,猴子只是他们画作中的一部分,用来表达吉祥、献瑞、清冷、思乡等意。”
曹俊义告诉记者说,像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借用猿猴凄厉的叫声,表达清冷孤寂的环境氛围。古人创作有关猴的作品时,常常会把猴跟桃、山、水、月夜、松鼠等组合在一起,表达不同的意境。
“古人画猴的缺点在于,他们并不专注对具体一只猴的动作、神态的描摹和捕捉,但是他们追求写意的画法,又让画猴的作品有了回味无穷的美,这是我可补充的,又可借鉴的。于是,我找到了自己画猴的创新点所在。是的,那就是融汇古今!在传达意境美的同时,将每只猴子的神态活灵活现呈现出来!”
绘画生涯上的豁然开朗,让在艺术迷宫中迷茫徘徊的曹俊义重新扬起了奋进的风帆。
他专门豢养猴子观察猴习性
此后,曹俊义开始经常往动物园跑,去观察猴子的神态、动作、表情。每次回来,他都反复练习,力争将观察到的猴子神态栩栩如生描摹于纸上。
在动物园的猴山,看小猴子机敏的攀来爬去,曹俊义有说不上来的开心,往往一看,就是半天。时间长了,曹俊义对猴子的肢体动作、行为特点慢慢熟悉起来,但也越来越不满足。
“猴子的毛发是如何生长的?细部结构有哪些特点?平时的行为爱好是怎样的?这些我都渴望进一步了解,于是我琢磨着,要是养一只猴子就太好了!”曹俊义告诉记者,很快就遇到了合适的机会。在带着儿子一起逛市场的时候,曹俊义远远就注意到了一只有着满身金黄色皮毛的小猴子,这只小猴子有着漂亮的毛发,圆圆的脸,黄褐色的圆眼睛滴溜溜地转,站起来大约有40公分高。看到曹俊义向他走来,小猴子脸部松弛下来,嘴部努成O型,发出欢快而短促的“呜呜”声,十分友好地跟曹俊义打着招呼。
“它看到我,没有惊恐或者狰狞的表情,我把手伸过去,只见它黑色的小爪子就攀到了我手上,那只有一岁婴儿大小的手,看起来是那么惹人喜爱。随即,它将拳头大小的脑袋贴到了我手心。看着那张红润的脸,我心里说不出的开心。是的,它对我有种天然的亲近,这或许也是缘分!我就买下了它。”曹俊义说,在后来跟猴子相处的岁月里,爱人和儿子靠近小猴子时,小猴子会做出呲牙的动作,面部表情十分狰狞,表现出了十足的警惕,而他靠近小猴子时,它大部分时候都是温顺的、听话的。
曹俊义会将猴子带到卫生间,用温水轻轻柔柔给猴子洗澡,这时候的小猴子会兴奋而乖巧地站立着,洗完澡后,曹俊义拿来电吹风,一点点将小猴子的毛发吹干净。在这个过程中,他顺着纹理轻轻摸索、梳理着猴子的毛发。
小猴子有时候很顽皮,常常攀到曹俊义的肩头,天气好的时候,曹俊义会将小猴子放到阳台,然后给他拿来花生、胡萝卜、香蕉等食物。小猴子则会抓耳挠腮、跳来跳去表达自己的喜悦。
“猴子在愤怒的时候表情十分狰狞;看到陌生人过来,他会下意识蹲一下,做个防御的动作;猴子伤心的时候,一般就是低着头,手脚不断摸索着;猴子不会笑,它表达开心的方式有挺胸、一摇一摆、走着或者手舞足蹈、活蹦乱跳。”曹俊义跟记者分享了他对猴子神态的观察经验。
小猴子很淘气,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打翻了。每到这时候,曹俊义就饶有兴趣观察着,并快速画下猴子的各种形态动作。看到曹俊义给它画画或者拍照时,他都会很乖巧的配合,然后趴在房屋一处静静睡觉,从不打扰。
“它从来没用爪子弄倒墨水,撕破纸,将我的画作弄污,这也是让我特别欣慰的地方。”曹俊义说。
画猴着力捕捉“最动人的一瞬间”
曹俊义在观察中发现,猴子的眼睛炯炯有神,很少直视,一般都是瞪着看或者斜视,经常左顾右盼、抓耳挠腮,很是活泼好动。
“我有时候会给小猴子剪指甲,它的黑指甲特别厚,你只要不弄疼它,它都是很温顺配合着。这时候,我就细细观察,发现猴子的手脚都比较细长,而且弯曲着,在长期的自然生存中,细长而弯曲的手脚更有助于攀援吧。”曹俊义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在跟小猴子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中,猴子的身体结构、毛发走向及特点,还有神态动作,他都了然于胸,他逐渐总结出,要想把猴子画得活灵活现,一定要将猴子最生动的一瞬间画下来,将猴子的机敏、灵动形象地传达出来。
记者随手翻开曹俊义的画作,可以发现,在画面的构设上,有几只猴子捧桃祝寿寓意吉祥的,猴子神态各异,且都活灵活现;有母子猴或几只猴子亲切依偎一起,相互捉虱子表达温情和爱的,背景有树木、山泉、巨石,在清幽的山水间,那种相爱无语的温情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一长卷上,多只猴聚在一起,但神态、动作各异,有开心的、活跃的、生气的、忧愁的、乖顺的;还有画白猿在山林、清风间腾跃的自在潇洒,再配上一句“长臂拂清风,飞身疑是侠”表达超脱自在的人生追求。
在多年的画猴生涯中,曹俊义笔墨运用日益精湛。他画的猴身上的每一缕毛发都清晰、顺畅,充满流线条的美感。他特别着力于捕捉猴子“最动人的一瞬间”,并将这种瞬间完美呈现于纸上。
为了迎接猴年的到来,他个人的画展——“百猴迎春·曹俊义书画展”于1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市琉璃厂荣宝斋隆重举办,曹俊义在展览中展示了近年来创作的50余幅精品猴画题材作品。随后画作还于1月23日至2月22日在中山公园进行了展出,吸引了大量的书画爱好者和同道朋友前来观赏。曹俊义这个跨年的展览也为今年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我希望通过画展,给社会大众展示猴文化作品最精美、最灵润、最优秀的一面,为猴年贺岁添彩。”曹俊义感慨地说。
曹俊义四十余年来笔耕不辍,其所画的猴工写结合、高雅灵秀、神韵自然、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藏家和人民群众的喜爱。
■曹俊义心语:
猴是非常机敏灵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细观之,其嬉戏玩耍、抓耳挠腮、攀援腾跃,似乎一刻都不曾停歇,给人们带来无尽欢乐。而猿猴鸣声凄婉,又给人平添一缕哀怨惆怅,真是“猿猴自古道凄凉,总惹离人泪沾裳”,使人思乡千里之外。
猿猴很能入画,不仅因其姿态变化多,生动有趣,而且补景可繁可简,古松老藤、冷月清风、峭壁飞瀑、巨石野草,使观者仿佛置身自然山林之中,返璞归真,心静神明,超然物外,一般作品很难达到如此强烈的效果。此外,像“封侯图”“马上封侯”等,因其谐音有祈福迎祥之意,让人乐于接受,故表现猿猴的作品一直被人们喜爱。
我学画四十多年,在画猴上用功最多,自知生性愚钝,特借画猴以陶染灵感,还特请好友制了一方“吾愚羡其灵”的印章,以启心智。我在画猴、养猴、观猴的过程中愈发喜爱猴,恰在1980年得一子,甚喜,“独子属猴,爱子迁情,故画此不疲”是我常在画上的题记。
我所画猴,尤其重视眼睛的传神,我性温平,所以画猴作里亦传达着浓浓的温情。
画猴,看似很窄的画路,也可画大,且不说构图补景需要掌握融汇山水花鸟的多种技法,单是书法诗词就够我学习一辈子的。所以,画好猴画,达到诗书画皆佳的境界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