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
2015-12-05
作者:
来源:
中国足球的“流浪者们”
□本报记者 段西元
最近,关于贵州人和北上京城的传闻不断,如果此事成真,这支不知改叫什么名字的球队又将开始自己的“流浪旅程”。在中国职业联赛的环境中,类似的“流浪者”不胜枚举。明年中国足协就将禁止这种跨省异地转让,在新规正式实施之前,相信会有一些“混不下去”的俱乐部将上演“最后的疯狂”。
中国职业联赛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有些球队的“队名”变得太快,有的时候甚至感觉某些球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得费一番脑筋才能“演算”出该球队的前身。像贵州人和,有谁能说出他们最早的俱乐部名字?实际上贵州人和从“娘胎”里出来时叫“上海大顺”,上海大顺队是职业化之前的上海二队。1994年职业化开始,上海二队以“上海大顺”的名义参加甲B联赛,1995年底该队被上海豫园俱乐部收购。1998年,上海豫园被转让,更名为上海汇丰,同年下半年上海汇丰又更名为上海航星。1999年上海航星降级,球队并入上海浦东俱乐部,球队得以继续参加甲B联赛。2000年中远接盘浦东队,这支球队很快成为了沪上豪门,升入甲A后险些赢得联赛冠军。2003年上海中远改了一个“中性”的队名——上海国际,这在中国职业足球历史上非常罕见。2006年,上海国际迁往西安,俱乐部也变成了陕西浐灞。2012年,球队再度转手异地到了贵州,也就变成了现在大家熟悉的贵州人和队。
我们可以算一算,从上海大顺到贵州人和,这支球队仅队名换了10次以上。中超、中甲球队有贵州人和类似经历的并不在少数,像广州富力队,他们最早的前身是沈阳六药俱乐部。遍寻世界各国足球实现职业化的国家,很少有中国球队这种频繁“更名换地”的例子。之所以出现这样混乱的状况,只能说明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其实并不“职业”。
日本先于中国进入足球职业化,虽然也有个别球队异地改帜的情况,但总体而言,日本J联赛的球队大部分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职业化之初,J联赛联盟就有一个硬性规定——球队必须取“中性队名”,不得带有企业符号。日本职业化之前国内的霸主是读卖新闻队,读卖新闻队一开始拒不改名,他们认为没有读卖新闻联赛踢不起来。可J联赛联盟绝不让步——你不踢就不踢,职业联赛可以没有你们。最终服软的是读卖新闻队,他们只得改中性队名——川崎贝尔迪。我们熟悉的一些J联赛球队,比如鹿岛鹿角、浦和红钻、大阪钢巴等,这些年一直没变过名字。再看看中国的俱乐部,且不说不带商业色彩的队名,就是一直沿用“初始队名”的还有几家?
中国足球远未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如果说有点儿“文化”,也只是“企业文化”,俱乐部“有奶便是娘”,做不到欧洲那种俱乐部可以不断变东家而球队永远是“铁打营盘”。很多俱乐部信誓旦旦要做“百年球队”,连自己的名字都定不下来,何谈百年呢?回到开头说的贵州人和,如果他们真的要来北京,首先想的应该是有多少球迷去看他们的比赛,要换一座城市“居住”的话,需要在这里待多久。球队不是“北漂一族”,球队永远应该有自己的“家乡”。
经典电视剧缘何经久不衰?
本周,古装剧《芈月传》开播,继《甄嬛传》取得高口碑后,不少观众对于《芈月传》成为经典剧集很期待。说起经典,人们较少提到近两年播出的电视剧。也有人感叹,现如今的“快餐文化”成为经典之作的拦路虎。怎么才能成为经典剧集?梳理二三十年前的几部电视剧后,不难找到答案。
原因一
名著改编观众热捧
提到名著改编的经典之作,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绝对堪称榜首。让原著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这些形象深深刻在人们的头脑中。
不仅是演员们将人物展现得栩栩如生,在收视率上,86版《西游记》也造就了神话,收视率达到89.4%,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2000次。
为什么这样一部在现在看上去,不管是特技还是化妆都略显不高的神话剧,会创造这样的成绩?采访中,不少观众给出答案。其中提到较多的是创作者对于艺术的执着。
北京、河北、山东、山西……从拍摄地点上来说,86版《西游记》剧组可谓跑遍大江南北,仅国内取景地就有十余个,此外还到国外拍摄。再说拍摄时间,1982年2月25日剧组成立,到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8年,前25集全部播出,时间跨度之大也称得上是精心打磨。
正是本着对于原著的尊重,所以近三十年的播出中,这部电视剧才能赢得观众的高口碑。“我觉得把名著改编成电视剧,对创作者是个考验,要想出精品必须以尊重原著为基础。”市民方涛说,“比如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它们都是观众心中经久不衰之作,都是踏踏实实创作,而不是出快餐。”
原因二
风格独特称霸荧屏
电视剧《还珠格格》已经成为不少80后记忆中的经典之剧,在很长一段时间,该剧成为荧屏上的霸主反复重播。更有人戏称,《还珠格格》已成为某卫视寒暑假收视保障。
“《还珠格格》大概是80后集体回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30岁的李丹丹说,第一部开播时,正值她小学毕业,“小燕子”和“五阿哥”、“紫薇”和“尔康”的爱情故事在她的青春岁月里留下很深的烙印。
“为什么《还珠格格》成为你眼中的经典?”很多人表示,“因为它不一样。”不少人提到《还珠格格》剧情很吸引人,李丹丹分析,“大概是整部剧轻松愉快的风格,加上观众对于童话般缠绵爱情的期许,才让《还珠格格》看起来不一样。”
的确,和琼瑶剧以往的虐心风格不同,《还珠格格》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讲故事,这样的“独特”也让它成为经典。此外,同样凭借风格独特创造收视神话的还有《亮剑》。
《亮剑》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观众肖军评价道:“主角‘李云龙’打破传统军人形象,性格特点让人记忆犹新。”这点也让《亮剑》成为重播率颇高的抗战题材电视剧。
原因三
神话剧特效让人目眩
提到神话剧,不少观众感叹,现在荧屏上播出的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当属上个世纪90年代播出的《新白娘子传奇》。
说这部剧是中国神话剧鼻祖,一组数据足以证明:据统计,《新白娘子传奇》是近几十年重播次数最多的港台电视剧。在2009年共有6家卫视集团重播。在2013年暑假,仅四川卫视就重播三次。此外,白娘子、小青、许仙这些剧中人物也广受观众的青睐,成为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荧幕形象。
这部神话剧有什么“魔力”,在被搬上荧屏后会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对此,观众也给出答案,“这部剧的特效技术堪称精美,即便二十几年后再看都不觉得过时。”市民冯小虎说,“比如,白蛇的变身和法海的斗法绝对经典。”此外,剧中音乐剧的表现手法也让观众眼前一亮。
■记者手记:
时间是考验经典的标尺
如今,人们衡量一部电视剧是否称得上经典,收视率似乎成为标杆。一串数字,或高或低,难道这就能反映观众的喜爱程度?答案当然是不。经典的电视剧绝不只是一时拥有高收视率,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打磨。
怎么才能成就一部经典之作的诞生?有人说,好故事、好演员、好导演和好制作都是成就经典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这些元素都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绝不是快餐文化的载体,它需要有更厚的积淀。
在这点上,不管是86版的《西游记》、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便是在二三十年后,还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唤起人们的记忆。而做到这一点的法宝只有一个——在电视剧创作过程中秉承的考究与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