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悦动

2015-01-10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探班《芈月传》 拍摄现场全揭秘
  台词难度大升级,
  获封最“任性”的台词
  □本报记者 高铭
  2015年最受期待电视剧《芈月传》正在浙江横店热拍。由著名导演郑晓龙指导,金牌编剧王小平编剧,孙俪、刘涛、方中信、黄轩、高云翔等众多实力演员加盟,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芈月传奇的人生故事。
  日前,《芈月传》剧组向媒体开放探班,终于揭开了该剧的神秘面纱。该剧将于2015年年底,在北京卫视与观众见面。
  拍摄揭秘一:
  导演郑晓龙
  拍摄现场吵不停!
  到《芈月传》的拍摄现场不久,就碰到了一件尴尬事——导演和别人吵起来了!
  起因是剧中一封小小的诏书:郑晓龙对剧本中对诏书的描写提出了质疑,而“此人”则自信地表示剧本中的描写准确无误。听到“此人”犟嘴,气急败坏的郑晓龙直接起身走人,并扬言,“我现在就去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查,要是错了,看你怎么面对我!”见此场景,记者不免尴尬、手足无措,但剧组成员却安之若素,难道这样的争吵在《芈月传》的剧组已成家常便饭?而“此人”又是何方神圣,竟敢跟导演叫板?
  “此人”就是《芈月传》的编剧王小平,同时也是郑晓龙的妻子。
  王小平透露,在片场,他们两夫妻确实没少吵。“总吵来吵去,最终听谁的?”王小平一本正经地回答:“听真理的!多数他是对的,我就听他的,但有时他不对,那就听我的。”同时还告了郑晓龙一状:“他是一个非常苛刻的导演,编剧在他手中是非常不好过日子的,也就是我勉强挣扎能活下来,换成别的编剧已经‘死’了好几回了。”
  拍摄揭秘二:
  台词难度大升级
  台词好但对戏难
  郑晓龙对台词的要求一向考究,从《甄嬛传》的台词就可见一斑,而此次拍摄《芈月传》的台词,更是被众主创称为“升级版台词”。直呼“太任性”。
  与郑晓龙导演二次合作的青年演员黄轩,已经拍摄了5个多月,一切顺利,只有一点头痛:台词。“这个戏的台词不仅多,而且还有很多文言文,我们平时都不会用到的成语。有时脑子背下来了,嘴上不一定说得清楚,特别有挑战。”有一场戏,黄轩的台词就有两页纸,让他非常痛苦,“是一场世子辩论的戏,论诗经,辩国风。全是文言文的形式跟别人辩论,而且还得说得很快,那个特别难。”演员马苏就戏称拍戏的状态:“嘴比脑子快!”
  “孙俪为了把台词说好,没开拍就请了台词老师培训,她甚至去请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跟她讲述先秦这段历史。”说到孙俪,郑晓龙和王小平都对她评价颇高。
  拍摄揭秘三:
  “服化道”制作考究
  出自大师之手
  《芈月传》中,孙俪饰演的芈月从初入宫时的青春懵懂,到逐渐进入权谋中央后的霸气外露,造型也从前期的清纯可人再到后期的凤凰涅槃,其中微妙变化令人过目难忘、赞不绝口。而这一点从《甄嬛传》开始就是为人称道的。
  那么,是谁打造的这么多精美绝伦的造型?他就是陈敏正。圈内人都知道他,但是圈外人可能就不熟悉他了,其实不仅是《甄嬛传》、《芈月传》的造型设计,就连正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和电影《辛亥革命》、《雪花与秘扇》、《三枪拍案惊奇》和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等大制作的造型都是出自陈敏正先生之手!此次他为“蜜月”设计的华服更是美轮美奂。
  拍摄揭秘四:
  古装剧拍摄过程也有惊险
  剧中,高云翔饰演了芈月一生三个男人之一的义渠王。他感慨:“我从来没有演过这么野性,又这么的彪悍的角色”。想要展现义渠王的男性魅力,剧中不乏动作戏、马戏,为了力求效果逼真,还因此摔伤了腿。不过,最令高云翔难忘的还是受伤后求医的经历。“我到医院拍核磁共振的时候,一个影迷认出我来了,当时她是大夫,他说你是高云翔吗?我一直看你的戏。我说我很难受,能不能先拍。结果她还是一直和我聊,问各种问题。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不像在医院里,特别像到了非诚勿扰。”
 
  时间不该定格在
  那个“决赛日”
  □本报记者 段西元
  亚洲杯来了,对于“苦难深重”的国足来说,亚洲杯多少还是能给这支球队带来些许快乐的。历史上,我们曾获得过2次亚军,曾数次杀入4强,亚洲杯的总成绩在亚洲各国中属前列。
  拿记者70后这一代球迷来说,亚洲杯带来正面的东西更多。可以掰开手指头数一数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1984年快马李华筠的致命一击;1988年王宝山带伤血战;1992年傅玉斌神一般在门线上阻止卡塔尔人的射门;2000年祁宏面对日本门将击出的拳头依然奋勇争顶。这些都是永远铭刻在脑海中的足球记忆。
  当然,最让记者难以忘怀的还是2004年亚洲杯,因为中国队的6场比赛都是在工人体育场踢的。从第一场小组赛到最后一场决赛,每场比赛工体的气场都十分强大,这里总是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气氛。复赛的时候,郝海东头部被撞伤,队医给他缠上厚厚的绷带,全场6万余球迷齐声喊着海东的名字,其情其景震撼至极。半决赛打伊朗的点球大战,伊朗队每一名主罚球员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工体漫天的嘘声中伊朗人最终迷失了方向,刘云飞扑出了对手的“勺子”。
  决赛1:3负于日本,记者当时是匆匆离开了工体,因为不想看日本人在领奖台上的狂欢。跟很多球迷一样,记者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伤心和愤怒交织,毕竟日本队打进了一粒不存在的进球(手球犯规),更有一种不甘,总觉得将来还有机会在这样的大赛中再斗日本!可中国足球的时间就像定格在那场决赛,走上2004年亚洲杯的巅峰后,中国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跌倒谷底。我们再没有机会在亚洲杯、世预赛上站到日本人面前,只能在东亚杯上和日本三队“小打小闹”了。
  真心希望,2015年亚洲杯,佩兰能让中国队迎来历史的“转折点”!不指望像2004年那样打进决赛,至少能有个体面的成绩,能打出一两场让历史可以“记住”的比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