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雅舍
2015-10-10
作者:
来源:
李红星的枪(外一首)
□马志刚
李红星的枪矗立在博物馆里
睁着血红的眼
回忆一颗子弹
穿过鬼子的钢盔
它和它的弟兄
在出生之后就分手了
它辗转来到李红星的手上
成为一只敏锐的猎犬
最先闻到那些杀人不眨眼的猎物
经历了八年的摸爬滚打
竟然存活下来
它叹息飞奔的子弹一直在飞
晚年 偶尔捋着雪白的胡须
回忆李红星磨烂的肩膀
小 卒
小卒是我睡梦前的冲锋号
战场上节节败退又失而复得的弟兄
他们是训练有素的风和雨
是脚板上飞奔的风火轮
有一次
我背着小卒过河
我背着撕咬的病痛
我忘了腰酸腿疼
敌机追赶我们像鹞鹰抓小鸡
我们时而跟着大部队走
时而以小股力量插进阴霾的心脏
我们一部分小卒活下来
这些带着生命体温的尖刀利器
一旦过了楚河汉界
就把敌人的棋盘彻底毁灭
故乡的房
□高国镜
当年,老家的房
青堂瓦舍
错落有致
古色古香
坐落在山岗
从明清崛起
向阳的门
向阳的窗
雕梁画栋
亮堂堂
那天一把火
鬼子烧毁了村庄
愤怒的山民
虽无家可归
却没喊爹叫娘
只一心团结抗战
冲向日本兵
共同打豺狼
37年前写在野营路上的诗——抗联走过的路
□张庆和
雪花在飞,
北风在舞,
前进着一支野营队伍。
钻进老林,
穿涉古树,
这里是抗联走过的路
抗联的路,
艰难的路,
靠草根树皮温肠饱肚。
也曾是这样的风雪天,
战士衣单难进百姓暖屋。
抗联的路,
血染的路,
征途步步留下忠骨。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崛起,
这路上走过不屈的队伍。
抗联的路,
光荣的路,
抗敌的英烈流芳千古。
看今日保卫祖国的战士,
抗联路上正昂首阔步。
刘三借钱
□郑俊华
刘三最近靠借钱发了财,因为他借的钱——不用还!
这不,一大早,他就去支书家借了。
一进支书家门,他就抄起了桌上的水碗:三叔,最近气色不错呀,不像您傻侄子——惨了,揭不开锅了!三叔哇,摘个尖吧,借个千儿八的好过年呀!说这话时,一仰脖,茶碗底朝天。他夸张的咳了咳嗓子,乌拉拉地唱上了“浏阳河,弯过了……”还没等弯过几道弯呢,就被支书“让”到了廊檐下——整整一千元,到手了!
腊八那天,他去了二队杜队长家。这次,他一句废话没说。念叨完钱数后,就压着破锣嗓子,唱了两句兰花花,杜队长就乐呵呵的借给了他。还说,不急,啥时有了啥时还!
刘三却想:小样!不还能咋?
很快,小年儿到了。二十三糖瓜儿粘,粘谁呢?诶,有了,王会计王二哥呀!赶到王会计家时,他就哼了那句“该出手时就出手哇”,他的手上,就多了一打咔咔响的票子……
刘三很有个性,但凡钱借到了,事就结了,不会旧事重提第二次。比如,这兰花花他就没再去唱第二遍。尽管他三次亲眼看见,杜队长扯下了二强媳妇的兰花花夹袄。“出手”他也没再重唱,尽管他手头就有王会计贪挪公款的证据。而浏阳这个何支书与女知青当年秘密送人的私生女,竟是他的远房表妹……
一时间,发了小财过上肥年的刘三,竟很得债主们的赞誉,就连包乡干部黄主任都说:刘三,君子也!
故乡的小米
□王耀奇
故乡山西沁县虽地处山区贫瘠的土地上,没有丰富的矿藏,没有茂密的森林,没有肥沃的良田,却自古就有誉满全国的小米沁州黄。
她是故乡的宝贝、故乡的财富、故乡的命脉、故乡的希望、故乡的特产。自古就是皇家供品。传说中的沁州黄,就那么几十亩地,黄灿灿的似金粒,而今凡沁州产的小米,通称沁州黄。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土又黄又粘,种麦子不长,种水稻长不高。
只有高粱、玉米特别是小米不仅产量高而且长势极好,味道芬芳。全国首屈一指。自古以来就是皇家的贡品。每年都是先满足皇家需求,再由当地及政府官员享用,最后才流落到老百姓的手中。
后来封建帝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沁州黄也随之回到百姓的家中。故乡的沁州黄无愧于小米之王的称号,色泽金黄,口味极佳,用其熬粥越熬越粘,越熬越香。旧时的乡间妇女做月子,哺乳期奶水不够就用沁州黄熬粥,以粥代奶效果俱佳。故乡的孩子几乎都是沁粥黄养大的。
故乡产的沁州黄粘米,味香色美,用其包粽子,黄绿相间色彩艳丽,粘香色艳口味绝佳。用其做年糕粘而不腻,甜则有度,香气宜人,百食不厌。
沁州黄是父老乡亲们的最爱,是家家必备的美食,是餐桌上的主角,是人们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每次老家来人,沁州黄是必带的礼物,也是我们最期待的厚礼。她是故乡的特产,是祖辈们赖以生存的命根,是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希望。看着这金粒般的小米,我们就像过年般的高兴,对乡亲们而言没有比这更重要的礼物了。我们每次回故乡时,不仅能品尝到盼望已久的沁州黄,而且临走时,乡亲们还会送你许多想念已久的沁州黄。
我会为拥有沁州黄而欣喜若狂,因为她带着故乡的深情厚意,带着乡亲们的真情实感,带着祖祖辈辈的希望。我为拥有沁州黄而骄傲,她是小米之王,口味绝佳的美食,营养丰富的佳肴,酿酒的最佳选料。我为拥有沁州黄而兴奋不已,因为她总让我思绪万千,心情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