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苑雅舍

2015-09-12 作者: 来源:

冀南抗日烈士陵园
 
□王威
 
(一)
前人的身影连成一座浮雕
在五月的花丛中瞭望天空
早已如愿了,黎明前
一群灵魂的歌手
使我们痛苦地醒来
当血洗的太阳
再次燃烧
铿锵的脚步声
像历史的丰碑一样震撼
士兵的肩头——
高过头颅的旗帜
在万目凝视中
起伏
 
(二)
战争与和平
抗争与死亡
语言的力量无法诠释
生命的注脚
散落的忠骨
早在黎明时分
就被鲜花掩埋
这里,聚居着英雄的坟冢
突兀的证词——
国难,荣辱
义无反顾
呈上那颗不屈的头颅
 
时间的钟摆
完成了悲壮的定格
以让人缅怀的姿势
烙在匍匐的石头上
墓园的胸腔躺着许多凹陷的文字
承载着英灵的华年
连同他们滴血的名字
 
痛心的广场
许多人站着
站着许多人
静静地翻阅那段历史
翻阅七十年的风风雨雨
 
 
有一支歌
(二首)
 
□张福成
 
很少听到这样的旋律了
这些年  轻歌曼舞
总在我们的生活里浪漫
我们都是飞行军
听呵  有一支歌
在五十年前  在那
密密的树林里
 
今天  聆听
它的节拍和旋律
要去掉铜臭和虚伪
要以虔诚的心走进去
如果  和平年代
注定要流行一些什么
那么  就让这支歌
和那并不遥远的年代
成为一束永恒的花朵
在今天和未来的岁月里芬芳
 
相信黄河 
相信黄河
相信黄河不是一条河
格拉丹东的积雪岁岁融化
一条民族的血脉不会断流
纵然干涸
大中华的子孙也会填满河床
 
温暖的布鞋
 
□姜振才
 
白底黑面
材料来自一种叫做棉花的植物
这种植物饱满的果实
汲取了泥土中的各种养分
它的纤维缝制的布鞋
风雨中保持恒久的温暖
穿在脚上很抓地
因为棉质远离所有金属
成为布鞋永不生锈的理由
 
是一种船
载着我渡过童年
常想起一个个橘黄色的夜晚
母亲坐在寂寞的煤油灯下
把爱的情感播种在麻线的经纬里
一双双针脚细密的布鞋
缝进月色与星光
缝进树影与虫鸣
焐热多少个寒冷冬天
让全家人的生活
终年被阳光围裹
 
又是一种花
悄悄从脚下凋谢
结出一种名叫乡情的果子
在白露为霜的夜晚
常让我久久回味……
 
  流逝的日子
  □王克臣
  时间是河,一刻不停地奔流着。
  我生在潮白河畔的一个小村,这条不大不小的河,就在我的身边流淌,不紧不慢,微微泛起的碧波,声音很轻很轻。
  不错,潮白河曾暴戾过,那是青春的搏动。而今,却如一条疲惫的老牛,慢悠悠地向前走。
  我忽然想到了自我,将自己比作这潮白河。不是么?我已失却了少年的幼稚与青春的勃发,慢慢腾腾,老态龙钟,然而,却又不肯停下自己的脚步。
  哦,我已失却了往昔高亢的欢歌,常在心里哼哼唧唧,那分明是自我心灵深处的低吟浅唱啊!
  往昔,我的小村多么宁静,村子在树林中,白日不见房,夜晚不见光。村旁,一条潺潺的小溪,诗人李学鳌曾在那小溪岸边走过,身后,留下一串诗的脚印。
  小村静谧,小河悠悠。
  那时节,我常与同伴站在小河边的高坡上,仰望蓝蓝的天空,眺望幽幽的远山,亲近希望的田野,编织青春的梦想。我甚至将那时节的生活,编入我的歌中:“我们坐在高高的麦垛上,畅谈我们的理想……”
  是机器的轰鸣,是喧嚣的车流,打破了往昔的宁静。夜,不太像夜,一样如白昼时的喧嚣与轰鸣。
  诗人曾走过的路,诗人曾拂过的杂花与绿草,一天天被坚硬的水泥路面覆盖,再没有了往昔的温馨与芬芳。
  路,雨中雨后的路,虽然再不必担心滑倒,然而,我却依然留恋往昔的泥泞,因为,在那曲曲弯弯的小路上,曾留下吟唱《北京晨曲》诗人的脚印……
  我喜欢读书,我把读书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我渴望有一方静谧的小小天地,不惜在窄窄巴巴的三间小泥屋里,挤出一角天地,支起一块木板,放上一堆旧书,戏称“读书角”。
  失意时,我用书页拂去心灵流淌的泪水,任凭什么也无法抹去我的希望与梦想;得意时,我用书来警示自己:万里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前面的路,修远漫长,我从书中获得了勇气与信心。书啊,始终给我增添无尽的抚慰与力量。
  喧嚣与轰鸣的噪音,打破了往昔的宁静,我再难寻觅到往昔那种感觉与雅兴,再难以书来慰藉我烦闷与疲惫的心灵。然而,在喧嚣中,在轰鸣中,在喧嚣与轰鸣的交织中,我仍要抚摸那沉睡书橱里的书籍,就像抚摸着我进入梦乡的儿女,内心里,涌起一股股幸福的甘甜。
  我喜欢书,倘不能读,便去书架前,轻轻地抚一抚,再抚一抚……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