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
2015-08-01
作者:
来源:
世界马铃薯大会在延庆开幕
会里会外说土豆
□本报记者 张江艳/文 陈艺/摄
2015年1月,农业部正式启动土豆主食产业有序开发战略,将土豆与水稻、小麦、玉米并列为中国四大主粮。7月28日,世界马铃薯大会在北京延庆县开幕,小小的土豆再次引发热烈关注。
【土豆的前世今生】
借着世界马铃薯大会和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劲风,一夜之间,出现于大众餐桌的土豆似乎摇身一变,被冠以第四大主粮的头衔后傲视群粮。
不管是酸辣土豆丝、地三鲜、土豆烧牛肉还是土豆饼,除了土豆的颜值和美味,它的前世今生您都清楚吗?
南美血统
土豆的起源要从大约10000年前说起,那时候,一支插着艳丽羽毛头饰的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海拔3800米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发现了最初的野生土豆,由此拉开了这种植物与人类漫长的故事篇章。研究表明,至少在7000年前首批进入南美大陆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开始驯化湖边生长繁茂的野生马铃薯。人类栽培马铃薯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了,但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广泛种植也仅仅是近400年的历史。
十六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土豆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欧洲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因其易种植,产量高,很快成为了欧洲人餐桌上的宠儿,果腹的必备,早期的航海家们,常用马铃薯来预防坏血病。
17世纪来到中国
明末清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原产美洲的大批农作物也被欧洲殖民者通过海路带到了东方。素来秉承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很容易接受任何可以填饱肚子的农作物,从不去考虑这种作物在先哲的著作里是否有所提及。马铃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登陆了中国。
在马铃薯得到广泛种植的乾隆中期以后,中国人口从乾隆六年1741年的1.4亿,几乎是直线上升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所未有的顶峰4.3亿,短短10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国耕地面积却只增加了不足26%。要是没有马铃薯与玉米、甘薯帮忙,无论大清皇帝们是如何天纵圣明,只怕也是难为无米之炊了。
【土豆成材录】
从试管里的土豆芽到餐桌上的土豆丝,统共分几步?
亲,土豆是无性繁殖的,这您知道吗?也就是说,土豆没有种子。原来,农民伯伯种土豆取的是带芽的块茎栽种到土里。那么,用来繁殖土豆的种薯是怎么来的呢,当然,要研究新的品种,提高土豆质量和产量,就要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问题来了,从实验室里的试管苗到最终长成的土豆做成土豆丝,统共分几步?近日,记者走进了希森三和公司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和试验田一探究竟。
第一步:剥芽培养
选取品相好的土豆,发芽后再选取选好(至于什么是好的,太专业了只有技术员才说的清吧)的芽,由技术人员在无菌台进行剥离茎尖生长点的操作,然后放入装有液体培养基的瓶子中。
第二步:脱毒苗扩繁
瓶子里的小土豆芽慢慢就长成了细长的土豆苗,这时候就要看时机进行扩繁,也就是一棵苗变成几棵苗,操作过程是用消毒后的剪刀将苗剪成小段,放到新的培养基瓶子里,再逐渐长成苗。大约25到30天扩繁一次。
第三步:试管苗温室移植
苗长好了,就要移植到温室大棚里进行种植。棚里的温度、湿度、PH值都要恒定并严密监测。苗长成秧,秧下长了土豆,这个过程一般要70到90天。
第四步:原原种之“土豆爷爷”
温室里的土豆苗最终结出的土豆,小的只有花生米大,大的也就乒乓球大。这些土豆被称为“原原种”,也就是它是种薯的种的种,也就是“土豆爷爷”。接下来,“土豆爷爷”们要发芽、切块被种植到大田里培育种薯。
第五步:种薯出炉
原原种种植到田里,结出来的土豆再种植到田里,出来的果实就是种薯啦,也就是农民伯伯种土豆用的“种子”。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年时间。
第六步:土豆上餐桌
种薯作为批量生产土豆的直接“源头”,它在田里块茎种植后长出的土豆最终走向千家万户的操作,成为大家最爱的土豆丝、土豆块、薯片……
【吃货话土豆】
@樱桃丸子:我觉得大盘鸡里的土豆,土豆烧牛肉里的土豆,是最好吃的。
@sunny:把土豆一煮熟,然后把它碾碎和玉米粉一起做成饭,那弄出来的锅巴,谁吃谁知道。
@可可辣妈:青椒炒土豆丝,酸辣土豆丝,炝炒土豆丝,土豆烧牛肉,土豆烧排骨,炒土豆片,都是我的最爱,百吃不厌!
@烟~唇:小学的时候没有什么零食,那时候的洋芋片就是最美味的了,两毛钱就能买一小袋解馋。
@Yu:土豆是我百吃不厌的一道菜可以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