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
2015-07-11
作者:
来源:
开发区工会首推
“实体夜校”培训新模式
今年以来,开发区总工会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工作。在3月31日至7月2日与北航联合打造学历教育平台的基础上,首次推出了实体夜校,参与人数达2000人次。
本次夜校班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信息素养》与《文化素养》两条主线展开。信息素养课程主要讲授了word、photoshop等办公软件,手把手地进行了实操教学。文化素养课程主要以爱上北京、摄影常识等为主题进行了系统地讲解。
“劳动者之歌”
职工歌手大赛决赛
近日,顺义区2015年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劳动者之歌”职工歌手大赛决赛在工人文化宫落下帷幕。从初赛中崭露头角的31名选手同场竞技,尽显看家本领,博得在场观众热烈掌声。
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最终17名选手脱颖而出。此次歌手大赛是首届职工艺术节的开场曲目,作为主办方,顺义区总工会各相关领导和科室高度重视,各基层工会主席和社会工作者大力配合,为参赛选手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安康杯”消防演习
职工安全、健康一起来
7月8日,北京一轻控股公司工会与安保部联合举办了“安康杯”消防安全竞技演习。该公司所属企业的上百名职工参加了演习。
演习共设四个比赛项目,分别为消防百米接力灭火、提灭火器折返跑、消防知识障碍跑和消防知识问答竞赛跑。公司工会副主席石京萍对记者说:“消防安全竞技演习主要目的是吸取各地火灾事故教训,提升和强化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道士下山》获业界、媒体与观众
各界力荐,人气、口碑双丰收
陈凯歌受任上海电影学院院长
“电影人也有苦衷”
□本报记者 高铭 文/摄
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最新电影《道士下山》上映,近日围绕“小道士”王宝强的话题比比皆是。著名电影人程青松观影后说:“王宝强化身为小道士下山,经历几番残酷人生,奇幻旅程,表演依然真诚饱满,令人喜欢,他赋予角色的丰富性,层次感,值得众多北电中戏科班表演出身的演员反省思考,也要谢谢陈凯歌导演带来这么认真的一部好电影!”
《道士下山》是近几年陈凯歌最好看的电影。故事奇幻荒诞,风景如画,剧情跌宕起伏,观众有惊喜;同时,武打特效华丽炫目,张震打得很帅。
陈凯歌首次回应删减戏份的话题
导演陈凯歌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扛鼎人物,受到上海大学的邀请,受任担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一职。陈凯歌导演就职演说时表示愿意与上海大学的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公开资料显示,即将更名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在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学院。
当天也是《道士下山》的发布会,现场就有媒体表示对影片中王宝强和王香凝的这条感情线发展不够清晰连贯,是否与影片删减有关?导演陈凯歌回应:“其实电影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铺设,王宝强和董琦之间原来有更多的一些戏,确实是有一个真实的感情,在叙事上面更加清晰,因为片中的王香凝看到了何安下是一个真正、真诚、坦白的人,我真的希望大家看到的仍然是那个版本,但是很遗憾,我没有能够做到。”
首次揭秘旁白
陈凯歌还对影片的旁白首次做出揭秘,表示“这次的旁白主要是有两个缺,第一是不知道这个旁白的身份是谁。其实原来他是有身份的,因为何安下与王香凝之间戏份的被修改,导致这个声音失去了他原本的身份,原本这个声音是来自若干年后两人孩子的叙述,这个也被修改了。另外一点就是对于内容的问题,我认为有些被修改话外音当中的内容太过直白,我们学电影最先学习的就是不能直白的表露你的思想和感情,就像一个人如果你首先看到的是他的骨头破皮而出,你会觉得很恐怖。我尤其对影片最后一段话外音的结构,是有保留的。”
众主创分享幕后故事:“一条过”
影片上映到此时,一直有一个问题:“片中玉珍是否对崔道宁是真爱”,演员林志玲回应说:“在欲望面前玉珍她可能犯错了,可心里还是深深的爱着他夫君的。”而范伟对于与林志玲片中的亲密戏份表示绝对是一条过,“拍之前也当着导演的面对志玲说了一声‘多有得罪’,也希望别得罪大家,别得罪林志玲的影迷。”
而观众对片中郭富城与张震的戏份更是热议颇高,对此郭富城与张震两人表示:“其实片中两人是生死之交,是超越生死的感情!”张震还坦言称“电影与原著还是有区别的,导演把影片拍的更有想象力,人物更鲜明,也更有娱乐性。”
此外,陈凯歌导演也回应了时下对于“小道士”王宝强所饰演的何安下的非议,陈凯歌说:“何安下就像今天的年轻朋友,人生总要经历些事情才能成长,不管上山还是下山,都要一直往前走。”
写“娘家人”的故事
可获奖励
即日起至7月31日,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将开展“工会在身边”职工读书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以素质工程推出的专版教材《工会在身边》(电子书全文在学习超市网www.xxcs.com.cn发布)为参考,推出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网上点赞三项重点活动。参加征文活动的职工需以“工会在身边”为题,挖掘职工真正视为“娘家人”的基层工会干部和身边劳模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将设置组织单位奖和个人奖,获奖单位及个人均可获得相应奖励。
“北京工人队”
一个遥远的记忆
□本报记者 段西元
这个月“工体杯”北京职工足球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4支球队激烈拼杀,比赛小组赛已近尾声,从下周开始将进行淘汰赛的角逐。
职工足球联赛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也符合大部分业余足球比赛的特点。有一场比赛,双方踢得比分比较大,后来两队约定比赛提前结束。毕竟大家都是普通职工,业余比赛不同于职业赛事,其首要目的是健身和娱乐,其次才是对成绩的追求。
不过,从近几届北京职工足球联赛来看,有些参赛队和参赛球员的水平确实非常高。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的确有些球员是过去的专业选手,但比赛参赛资格是经过严格审查的,这些专业选手也都是本单位的正式职工。职工的足球比赛,就是要真正的职工参加,如果请太多的“外援”,就失去了办这项赛事的意义。
跟一位老工会干部聊起过去的职工体育,感觉到实际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各个厂矿机关的职工体育活动,比现在还要丰富,水平还要高。当年很多北京的大厂子都有水平较高的足球队和篮球队,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专业队的队员也被“下放”到基层厂矿,客观上带动了北京市职工体育的发展。彼时,北京有自己的“工人足球队”和“工人篮球队”,其竞技水平相当高,几乎可以达到专业队的水准。那个时候,要想进“北京工人队”着实是一件难事儿,因为人才太多。
如今“北京工人队”这个名号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记忆”,要想再组建“北京工人足球队”、“北京工人篮球队”需要太多层面的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