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
工体“五一”活动
吸引2万职工家庭
充气城堡、足球入门、免费篮球场地、健身操、亲子运动……这个“五一”,北京工人体育馆开放了健身资源,吸引了近2万名职工家庭前来参与。
今年,以“中国梦·劳动创造幸福——首都职工家庭工体欢乐日”为主题,12个体育文化活动项目全部围绕职工家庭设计,适合职工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此次活动主要是通过12351职工服务热线或12351职工服务网免费向职工开放预订,千余张家庭套票上线仅3天便被预订一空。
太庙讲坛5月4日
开讲《资治通鉴》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5月4日将特邀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齐玫老师主讲“《资治通鉴》展览——讲讲博物馆展览的那些事”。工会会员今起可通过12351网站和热线预约。
本次讲座的讲师齐玫是此次《资治通鉴》展览策展人,主要从事北京历史、文化、博物馆学、陈列展览等方面的研究。
本次讲座共有100个名额,讲座当天,职工持京卡·互助服务卡和本人身份证入场。
“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刷京卡游园博活动
为工会会员业余生活增添健康有益的活动项目,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走进大自然放松心情,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丰富生活情趣,通过健康的户外活动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和工作。
北京市工会会员持京卡·互助服务卡刷卡后可购买一张优惠北京园博园门票,提供6折优惠门票,原票价20元,现价12元,每天每人只能刷卡一次,可购买一张优惠门票。(如票价有调整,仍然提供6折优惠门票。)活动时间至2016年5月31日。
《下一站婚姻》直戳观众泪点和笑点
刘涛 于和伟
失婚中年男女的
婚恋生活
□本报记者 高铭
由刘涛、于和伟主演,刘雪松执导的都市感情大戏《下一站婚姻》在北京卫视黄金档一经开播,就直戳观众泪点。剧中,刘涛饰演的“邓草草”因与丈夫发生争执造成儿子被拐走,苦寻无果,刘涛将痛失爱子的自责,与儿子被拐却无力抗衡的悲痛诠释的入木三分,催人泪下,着实赚足观众们的眼泪。刘涛的出色演绎使得拐骗幼童这一社会问题再一次引发人们热议。此外,剧中更有“总裁假扮保安试真爱”、“天台救人360度旋转”、“美女秘书与贤淑女主”等诸多桥段。还汇集了失孤、商战、育儿、奋斗等元素。本期“幕后”将和“新晋霸道总裁”于和伟、“失婚母亲”刘涛聊聊戏里戏外的精彩故事。
“找孩子那一段戏,被打的很惨”
《下一站婚姻》开播就直戳观众泪点的“找孩子”那段戏,拍摄的时候是深冬,刘涛介绍:“找孩子那一段戏,真的是心力交瘁的,要去跟那些坏人厮喊、打斗,因为这种戏是非常走心的戏,是要触动观众的,那几场戏真的哭得嗓子都哑了。”
这段戏的拍摄地点是火车站,虽然开拍之前,导演已经安排好一切,但是还会有突发情况。“那天我把所有跟我抢孩子的人都打得不行了。”刘涛回忆:“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这个孩子抓回来,我就不能照顾其他演员的感受,当时我的打、踹,都是真实的,虽然我也被他们打得很惨。”拍摄时,整个火车站都疯狂了,很多现场的群众都是真正的群众,不是演员,刘涛演戏时,周边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一直从车站的二楼跑到外面,然后追车抓人打人,很多群众一看都叫好,说该打。还有人帮我追,还有人帮我打。后来我没有办法,我说:请等等,不好意思,你进站吧,我们是在拍戏。那场戏确实是演得很投入,自己也很难过。演完之后,回到车上就瘫在那儿了,那时还有眼泪,还是忍不住哭泣。”
于和伟:
“我不是小鲜肉我是鲜肉罐头,保质期长。”
荧屏中的于和伟和刘涛一直给人正气凌然、端庄大方的感觉,而在《下一站婚姻》中,二人首次荧屏牵手,抛开了之前的定位,上演了一把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浪漫故事。《下一站婚姻》算不上是标配的总裁和玛丽苏故事,但它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写实,是反映熟男熟女的婚恋故事。 在现在这个满屏小鲜肉你争我夺的时代里,于和伟凭借他成熟稳重的外表,矫健的身手,杀伐决断的果断性格孤身挤进了总裁行列。此次,于和伟饰演的龚剑是一个不爱豪华盛宴,只爱“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汤”的接地气的霸道总裁。对此,于和伟说:“我这版霸道总裁最大的不同就是接地气,很生活,不悬浮。”在问到如何要与满屏的小鲜肉角逐的时候,他更坦言“我不是小鲜肉,我是鲜肉罐头,保质期长”。
刘涛:
戏里被红娘 戏外是红娘
剧中,于和伟和刘涛的相识是因为被迫相亲。现实生活中是否也经历过相亲呢?刘涛说:“ 我没有,我还是一个蛮愿意做红娘的人,如果我看到这个人特别好,我就会想着我可不可以帮他找找,有没有他合适的,然后真的会给对方发照片,说这个人我觉得挺好的,你要不要考虑见一见,也会把这种双方的信息(给对方)。因为我觉得现在工作压力都很大,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想恋爱,是你根本碰不到。如果只是去网络上,又觉得不知道可不可靠。所以如果说是真的熟悉的人,他们都认为有两个还不错的朋友,我觉得其实是挺好的。因为我老做红娘。我做了好几次了,也有成功的。”
将举办第十届
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
为发展职工先进文化,汇聚起推动首都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北京市总工会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市文化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第十届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文化艺术节将在2015年4月至11月面向全市职工群众开展。
依托市总工会直属单位和职工专业协会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市级示范性项目,包括三部分12个项目。最后以文艺汇演的方式向全市职工进行演出展示。
乒乓球:
中国“帮助”世界?
□本报记者 段西元
世乒赛依然是属于中国的,这个主旋律这么多年都没有变过,中国乒乓球队的强大不可撼动。不过,这届世乒赛最引人注目的冠军却是混双项目,许昕联手韩国女将梁夏银夺得冠军,这对跨国组合一时间也传为“体坛佳话”。
这种“跨国组合”,在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上并非首次,38年前世乒赛女双冠军杨莹的合作拍档就是朝鲜选手朴英玉。“跨国组合”,也不是中国独创,早在61年前,一对来自匈牙利和捷克的选手就曾赢得过世乒赛混双金牌。这几年,这种“隔网”项目的“跨国组合”非常流行,特别是网球。乒乓球将网球的这种经验借鉴过来,吸引了不少眼球。
乒乓球运动成为了中国垄断的项目,这并不是中国的错,其他国家开展乒乓球运动不力,一直是这个项目最大的弊病。这些年关于乒乓球被“踢出”奥运会的传闻不绝于耳,尽管国际乒联一次又一次辟谣,但“无风不起浪”。中国一家独大,让其他国家开展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乒乓球运动的“总盟主”,中国确实有义务帮助其他国家共同提高。
这几年,有不少其他协会的选手,效力于中国乒超俱乐部。而这次“跨国组合”,也是中国“帮助”世界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式。比起相对低调的这对混双选手,赛前马龙和波尔的“马可波罗组合”,更是被中国体育媒体炒作了很长时间。
当你看到世乒赛还是萨姆索诺夫这样的年近40的老将在拼杀时,就真的会为这项运动感到担心,除了中国,这项运动后继乏人的糟糕局面必须要想办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