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
■工会文化娱乐体育动态
全总维权话剧
《加薪风波》受好评
西城区德胜街道总工会近日举办“法律培训讲堂”活动,除了律师讲课,全总话剧协会还带来了维权话剧《加薪风波》的基层首演,30分钟的话剧成为了最让职工和工会主席们惊喜的“开胃菜”。
全总机关工会主席边杰光说,本次活动是全总办公厅、机关工会、机关团委联合组织的,同时德胜工会又是全总办公厅的基层联系点,所以“送话剧下基层”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德胜。他表示,今后还要组织法律知识协会成员到基层,为职工提供法律支援。
顺义区总工会
职工文体培训开始啦
为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4月10日下午,顺义区总工会职工文体培训全面启动,公益课程包括乒乓球、摄影、国画、民族舞和街舞,来自全区各基层单位1497人报名参加。
此次培训班依旧分期举办,每期从以往的4节课增加至6节课,进一步增加职工的培训效果。每周五下午14:00—16:00,周六上午8:00—10:30授课,内容分为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采取边讲授,边互动的方式适应大众化需求。
“太庙国学讲坛”
走进街道工会
“太庙国学讲坛”首次从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到了基层工会现场。近日,劲松街道举办了2015年首次公益大讲堂,即“太庙国学讲坛第二十一次国学公益讲座”。各社区、企业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了讲座。
太庙国学讲坛是由市总工会主办,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面向全市职工开展的公益活动。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宫廷部副主任、研究馆员苑洪琪老师讲授《中国皇家文化精粹——宫廷饮食》。
《酷爸俏妈》北京卫视播出幕后
李光洁拍了
“酷爸”想当爸
□本报记者 高铭
由李光洁、佟丽娅、高亚麟等主演的电视剧《酷爸俏妈》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这部关系错综复杂、笑料百出的都市爱情喜剧引发了北京观众的观看热潮,其中佟丽娅更是首次扮演了一个90后双面少女,李光洁也首次担纲了策划人,屏前幕后忙起来……这部热剧都有哪些好玩的幕后新鲜事?
《酷爸俏妈》最开始的发起人是李光洁
最近“爸爸”们都很“火”,《酷爸俏妈》这个剧的播出也正好赶上这股热潮。但最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剧的幕后策划人是李光洁!“ 对,这个剧最开始的发起人是我。”李光洁坦白的和记者说:“这次我参与了比较多剧本上的工作。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也参与了。之前,我对于孩子没有太多的感受,拍了这个戏之后,我看见小孩有时会特别喜欢。对真当爸爸这件事情还是很心动的。”
现在很多演员都开始走幕后路线,本以为李光洁的幕后之路就此开启,没想到李光洁却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台前,相对轻松一些,操心少,演好戏就行。” 剧中,李光洁饰演的“酷爸”孙大雷,身价不够高,小公司老板一枚;行业不够潮,装修行业有点土……36岁已离婚,带着上小学的儿女一双,走大街上不小心就被小姑娘喊了叔。但是在前妻和孩子面前则变身超龄大男孩,跟七岁儿子一起玩得不分你我,被十二岁女儿管得服服帖帖,既有男人的担当,又有男孩的可爱。李光洁认为此次最大的难点在于,喜剧式的表演跟自己以往的风格差距很大,好在高亚麟和周德华都擅长喜剧,他在现场经常向他俩取经,学习台词和表演的节奏。
从小到大很听话的好孩子佟丽娅现场唱摇滚
剧中,佟丽娅饰演了一位90后的“双面小魔女”黄小颖。白天当小学英语教师,文静甜美乖乖女,晚上却穿着火辣,跑到夜店里去唱摇滚,还跟大自己十几岁的“大叔”孙大雷谈起了恋爱,过足了叛逆的瘾。佟丽娅表示从小到大都很听话,是“老师划一道线说不能迈过去,就绝对不会迈过去”的好孩子。她平时性格里没有“双面”的成分,连叛逆期都没有,所以这个角色让她演得很过瘾。
戏中一大亮点是佟丽娅现场唱摇滚,几首歌的演绎和片头片尾曲都是亲自上阵。不过佟丽娅谦虚地表示自己平时不怎么唱歌,因为父母都是搞音乐出身,老公陈思成也擅长唱歌,在他们面前自己技不如人,很少开口。
“国民爸爸”高亚麟也“婆妈”
因《家有儿女》而被观众戏称为“国民爸爸”的高亚麟此次扮演MBA教授黄新华。精通教育学,是深受长辈欢迎的中老年之友。但他一遇上爱情却变成了纯情中学生,还要靠女儿出主意才追到所爱,是个像“谢耳朵”一样有点呆萌的知识分子。
高亚麟认为:“这个角色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好演,稍有偏差会成为观众特别讨厌的人物。”因此他突出了黄新华爱女心切的一面,给他加了许多有爱细节。“国民爸爸”纯良恳切的表演堪称冷面笑匠,把这位有点传统又有点呆萌的父亲演的活灵活现。
不过,演女儿的佟丽娅吐槽说,高亚麟只大她12岁却要演她爸,她戏里喊“爸”,戏外喊“哥”,一不留神就切换不过来,让大家笑成一团。
北京市将举办
“工体杯”第六届足球联赛
为深入实施《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在职职工文化体育发展助推计划的意见》,贯彻落实《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维护职工健康权益,提升职工身体素质,推动足球运动在我市职工中普遍开展,促进职工体育工作互相交流。
市总工会、市体育局将于2015年5月16日-6月28日举办“工体杯”第六届北京市职工足球联赛,望职工踊跃报名参加。
冬季项目
还需要普及发展
□本报记者 段西元
4月初,世界女子冰球B组锦标赛在首都体育馆进行,中国女冰与来自各大洲的劲旅交锋多场。这项对抗激烈的冬季体育项目,引起了媒体、球迷的关注。
说起冰球,总觉得让人感到有些“高冷”。不过,想当年冰球在北京可真是掀起过热浪。1981年春天的时候,同样是在首都体育馆,当时男子冰球世锦赛C组打得热火朝天。很多老球迷都还清楚地记得,一起去“白石桥”(首体)看中国冰球队比赛的情景。彼时,首都体育馆将近2万人的场地,只要有中国队比赛,肯定会爆满。冰球本身场面就非常火爆,再加上中国球迷地动山摇的呐喊声,其热烈程度,是篮球甚至足球都不能比的。当时冰球比赛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奏国歌不在赛前,而是在比赛结束后,奏响取胜球队的国歌。那年比赛中国队首战横扫丹麦队,赛后上万人齐唱国歌的情形,现在想想还让人热泪盈眶。
在最近几年,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慢慢地有了一些青少年玩儿起了冰球。冰球这项运动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中国男女冰球队,都存在着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没有人打冰球,谈何重建亚洲强队?只有更多的人去玩儿冰球,才有选材面可言。
本次女子冰球B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媒体的关注、球迷的捧场,让这项冬季第一热门运动,重新回到了中国球迷的视野中。北京正在积极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不仅对冰球,对所有冬季运动来说,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