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苑

2014-10-11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孙海英同志可爱吗?

  □张光
  对一位上了年纪的演员说“可爱”,似乎有那么点不敬。可这话出自冯小刚嘴里,又觉着合乎情理。因为对方指责冯小刚的话并不可爱,冯导的回答已经算是礼貌。曾在宣传话剧 《培尔·金特》的记者会上,主演孙海英痛批文艺界浮躁之风盛行,感叹:“话剧已死!”之后又扯到冯小刚的身上:“电影也是一样,冯小刚他装什么洋蒜,别说他不是艺术片导演,是导娱乐片的,中国已经是娱乐片的沙漠了!”冯小刚则回话:“孙海英同志很可爱。不喜欢我直接说出来很好嘛,比心里恨我阴着不说、见面还夸我的人强多了。”
  事情过去一周后,孙海英炮轰的余音仍然在网络上回荡。同时也勾出了我们对这位娱乐圈的“炮手”曾经的那些音响:“《赤壁》是个烂片”,“《红高粱》简直是瞎编”,“看了《功夫》剧本就摇头”……
  出生在辽宁歌剧院家属大院里的孙海英可能生来就有歌剧艺术的基因。所以他拿出“众人皆俗我独雅”的派头,笑傲同行,笑傲观众,笑傲娱乐圈。实际上,从孙海英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并未脱俗。当过搬运工,两次入伍在部队生活了11年。如今的孙海英猛然拔高到为话剧哀叹和抱怨,甚至指责观众:“人们都太浮躁,明明看不懂我们这部戏,只是看个热闹,到半场就回家了,还愣说看得懂……你明白个屁呀!什么都不明白!”这话听上去怎么都觉着他是在抠着自己的屁股想离开地球。
  人的一生大概离不开三件事情,事业、生活和情操。谁要是在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下把这三件事情分离得太清楚,恐怕真就沾上了点“装洋蒜”的嫌疑。赵本山坐着私人飞机,开着大公司,上着自费的MBA课,却口口声声要代表中国农民的“俗”艺术。孙海英不把让自己成大名的“石光荣”当艺术,把上上个世纪,已经艺术了多少年的易卜生的作品当艺术。不把冯小刚的《集结号》当艺术片,而他演的《培尔·金特》就是艺术品,如此曲解艺术的观念是否已经脱离了孙海英真实的生活本身。
  我们记得孙海英在《艺术人生》节目中的几次流泪,一次是退伍时救火,一次是救藏族阿妈,一次是因受迫害的战友,一次是思念亡儿……这是他此生难忘的真实生活啊。怎么一到了事业的追求上,对今天的观众,对今天的娱乐如此苛刻?
  人生中的每个驿站都躲不开时代赋予的环境特征,如同画家凡高到死都没卖出一幅画,但他没有指责人们不懂艺术。如同38岁的普希金为爱情决斗,坦然直面世间无情。
  虽然拿孙海英与这些大师们比较太离谱,但理还是相通的。比如他抱怨戏剧界一味追求市场效果、严肃作品太少的不良现状:“现在真正搞艺术的哪个能活?所以我们的戏剧完蛋了!等80岁快死的时候,发现自己就是一堆沙子,白活了!”其实,他没白活,因为有个“石光荣”的名字不是沙子,因为有本事把“石光荣”搬到戏剧里的孙海英同志,才会是真实的可爱。或者永远躲在驿站里不出来的孙海英也可爱。
 
  十月 写在建国65周年之际
  □北京城建十六公司 李勇
  金秋送爽,红旗飘扬。
  十月迈着凝重自信的步伐,从容地走来!共和国六十五华诞,神州欢腾,亿人同庆。中国再一次凝聚整个世界的目光,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透过祥和喜庆,穿越历史与现实,思绪纵横翱翔。
  在人类发展的浩瀚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卓越的素质、执着的追求、坚定的步伐、辉煌的业绩震惊了世界。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中,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翻阅《春秋》了解历史,览阅《诗经》品味儒雅,细读《孙子兵法》感受机智。在万里长城上远眺,在都江堰前感渭。我们惊讶于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隽丽,惊叹于三山五岳的奇险峻峭,巍峨壮观。在京杭大运河畔流连,在故宫深宅里忘返。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所创造出的东方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竞相生辉。
  当思维的双翼纵横掠过祖国的往昔,中华民族也曾几度沧桑、几经磨难,中国也曾备受欺凌与污辱,刻下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无尽耻辱。拿破仑在惊叹中华民族古代创造的伟大东方文明的同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让中国这个睡狮沉睡吧,它一旦醒来,将会震动整个世界。
  中国并没有被历史的洪流吞噬沉没。贫穷吓不倒中国,战乱打不散中国,侵略更亡不了中国。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似惊雷划破夜空。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 
  1949年10月1日,一个雷震云宵,惊空万里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整个宇宙,是毛泽东主席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支撑起民族的血肉与脊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小平同志在纷繁动荡的岁月中,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的走过!十月已成为黑暗与光明的界碑,落后屈辱是昨天的历史,进步发展与我们紧紧相连。
  金秋十月,果实姹紫嫣红,稻谷金黄耀眼。在如磐的信念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稳定,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改革的蓝图上再次镀上绚丽的色彩。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全面升级再出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尔慷”,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祖国,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六十五载栉风沐雨,明天,将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知道明天天安门将由礼花装扮的绚丽如春,明日的共和国将成为回荡无尽笑语的人间天堂!
 
  ■诗语 途中
  □大兴区职工 刘兴正
  地平线很遥远
  宽广辽阔而宁静
  时代将我流放在前面
  荆棘载途孤身一人
  鹰在高空飞  仅有一只
  在我没有变聋变哑前
  他会告诉我奔跑的方式
  累了在路边找棵树
  靠着小憩片刻
  站起朝着目标寻找快感
  秋实在远天持续招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