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电 异常不超5毫秒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2009年的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日子。这天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有近30万人参加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晚上还有联欢活动。当他们兴高采烈的时候,有近千名电力职工从9月28日晚上开始,默默坚守在广场上的各个角落,持续工作50多个小时,为国庆活动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持。回想起那些日子,每一个参加供电工作的职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曾参与国庆35周年、国庆50周年的城区供电公司的龙飞说:“国庆60周年与国庆50周年相比,用电量大、布点多、用户多、时间紧、标准高,做到万无一失太难了。”用电标准高就是供电保障不得有5毫秒的异常。城区供电公司的贾海生举个例子。广场上设置的十几块LED电子屏,是为广场上组字方阵服务,也是保电负荷中最小的设备,但如果这个灯灭了,哪怕是一秒钟,那么广场上几万人的动作都将陷于混乱,现场情况不可想象。还有天安门城楼上的话筒、长安街指挥部的通讯供电。每一项即使出现短暂异常,都将影响庆典效果。牛进苍则解释了“布点多”。除了彩排和庆典以外,广场均正常开放,临时用电设施全部暴露在外,给施工和设备运行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运行风险。广场527处用电点几乎置于人海之中。ATS箱、电缆马道等不仅承受几十万人的挤碰、踩踏与重型车辆的碾压,还要在规定时间内经历临时用电的接入、拆除和再接入的反复“折磨”。
在广场上,有8万名中小学生翻动着手中的道具进行组字。观众只看到了变化万千的漂亮图案,并没有看见,在8万名中小学生中间还“隐藏着”41名电力职工。他们正坚守着,为背景表演提示屏提供电源的24个二级配电箱和85米马道。被提前安装到华灯上的LED小屏幕是背景组字的重要装置,通过不同颜色数字显示指挥背景字变换表演。这些显示屏是广场上用电负荷最少的设备,但非常重要。负责每根灯杆下面二级配电箱供电的综合产业管理中心的保障人员必须守在这些配电箱旁。方阵中的他们“立足”成了主要问题。为了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和不影响背景表演的效果,旗杆下的王如何,一位62岁的老师傅在设备围栏里的配电箱旁一站就站8个小时,直到庆祝大会结束。
最紧张、最忙碌应该是从庆祝大会结束到晚会开始。这段时间为“转换期”。时间为4.5小时,而给供电施工的时间为2个小时。在此时间内,供电人员既要完成阅兵、游行所用负荷的拆除,又要完成晚会全部用电负荷的接入,同时进行相关负荷的维护运行。供电人员要完成8个二级配电箱发电工作,涉及30多个用电点。而此时,广场表演区域的灯光、音响、网幕刚开始入场,内部二级配电箱运送到指定位置。安全服务队负责人孙树泉说:“公司分析了‘转换期’的特点,把安全用电服务延伸到了负荷末端,组建了一支260人的安全用电服务队。安全用电由接电、验收、发电、保障4道程序11个环节来完成。”茅剑非从下午1点40分就与同事开始了紧张的拆除阅兵、游行所用临时供电设施线工作。不到40分钟,他们就拆掉了6个二级箱。屈宪军说:“针对庆典活动转场工作量大、风险高的特点,我们完善应急机制,采取领导一线指挥,专家现场把关,全员坚守看护等措施,提前1小时完成转场任务。”
天安门广场有个华灯班
□本报记者 张江艳/文 邱勇/摄
夜晚的天安门广场璀璨、恢弘。点亮天安门夜景的就是一盏盏华灯。作为共和国最具魅力的路灯,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的华灯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前安装的,沿用至今的圆球形灯型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作为首都的标志性景观和照明设施,华灯是国家的象征、盛世的象征,不能容许有任何的差池。
负责维护华灯这一光荣而艰巨任务的北京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每一天都在默默地守护着华灯。国庆将至,检修职工们也到了一年最忙碌的时候。
为了献礼国庆,今年的华灯清洗检修工作5月开始,比以往提前了近一个月,主要是迎接APEC会议和国庆节。为了避开交通高峰期,交管局给批复的作业时间,是一天里最热的10点到16点。华灯清扫工作主要是负责天安门及长安街的253基华灯。
为了维护好华灯,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特别设立一个“华灯班”,这个班组的职工主要负责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的华灯清洗、检修工作。
开工后,检修班的小伙子们要通过平台车上到十几米高的华灯上。他们要冒着酷暑用高压水枪清洗灯球外部的污物,扫除灯座内的蚊虫尸体,为灯球更换新的防护网,同时检修整个线路的运行情况。车下还有两个小伙子辅助维持秩序,提醒着游人远离工作区。这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酷暑成了工作最大的挑战。高高升起的华灯检修车上,没有任何遮挡,最高体感温度达到近60摄氏度,检修工一般都会坐到顶部灯座上,稍不注意,高温便会灼伤屁股。强烈的阳光穿透了防护墨镜灼烧着眼睛,高压水枪一开,灯球上的污物和灯座里的蚊虫尸体四处飞散,直冲进工作服的衣领里,与汗水和成一团。检修车升起一次清洗检修一基华灯要近一个小时,整个广场区及长安街的华灯清洗检修任务完成要近两个月。但是在这期间没有人掉队。
“那些天特别热,尤其是下午3点左右,华灯车表面温度能达到70度,大伙衣服也是湿一遍、干一遍,大家还开玩笑说‘白天被烧烤,晚上吃烧烤’。”华灯检修班班长赵鹏说。
酷热难耐,但工作必须继续。天公不作美,从5月22日的最高气温25℃到29日的39.7℃,天气预报更是发出了橙色预警的消息。刚参加华灯清扫检修工作的小杨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华灯清洗检修工作,刚开始几天真是不适应,“上午还好说,到了下午,老感觉是中暑一样,晕晕的。但适应了几天也就没什么事了,有时候车上晒得确实太烫了就自己想点招,比如屁股底下垫个纸壳板再坐下啥的。”
虽然一天工作下来非常辛苦,但是能亲手呵护一盏盏华灯,小杨觉得非常自豪,“每次我们的高车开进广场的时候我都很兴奋,有时候干完活,回头一看,一排华灯那么干净、漂亮,真有成就感。”
虽然很少有人在看到漂亮的华灯时,想到默默在幕后工作的检修工,想到他们在酷暑下、深夜里、高空中,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华灯的姿态。但是,可爱的华灯检修工却依然热爱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只为华灯的璀璨。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