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从我铺的砖上压过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
平安大街改扩建工程是当年北京市重点工程之一,它是北京城东西方向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于1999年8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它和国庆有什么关系?”正在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郭公庄水厂工程进行收尾工作的项目经理杨占猛说:“当时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平安大街被定为阅兵后装甲部队回行路线的道路。我记得大约有140多辆坦克要从这条路上经过。那是我工作以后参与的第二个工程。”
在杨占猛负责的路段,施工有一定的难度。工作不久的杨占猛已经被任命为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所谓主管生产,就是负责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
“主体道路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就是最后人行步道的部分,说装甲部队回行路线,8月28日之前也必须完成,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杨占猛说。施工的人都有两个工期,一是甲方规定的工期,一是自己给自己规定的工期,第二个工期一定是赶在甲方规定工期之前的。那个时候分段进行,每人负责一段儿,带着工人一块儿干。杨占猛说:“我还记得那时候平安大街铺的是那种方形、大块儿、有花纹儿的地砖,一下雪还有点儿滑,下雨的时候也不能像现在这个渗水。”
杨占猛当时是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年轻学生跟自己一块儿蹲在地上铺地砖儿,工人们看着既觉得有意思,又觉得有干劲儿。大约两周的时间,杨占猛每天蹲在地上跟工人们一起标线、磨砖、铺设。不光铺砖,还要每天开会、写报告、协调工程各方的问题。
就是这样体脑结合高强度的工作,他愣是半点儿没有感觉累。“那时候也年轻,而且为国庆服务,脑子里也没有别的,就是得抓紧、得把活儿干好。”因为年轻、因为时间紧,当时的工程中,杨占猛并没有留下一张工作照可供回忆。两周过去了,地砖铺好了,人行步道打扫干净,初现雏形。原来,过节之前,道路两边的大杂院清理杂物,什么破棚子、烂板子、还有旧家具、劈柴之类的,平时用不上又舍不得扔的东西,这会儿为了安全着想都得清理出去。“东西太多了,我们实在是清理不完,也运不走,你们能不能帮帮忙?”
杨占猛听了,一想这是为了居民生活更舒适,为了国庆更安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答应之后,杨占猛才知道大杂院里有这么多“宝贝”。每天夜里,杨占猛找的运送生活垃圾的车辆进城,就看到新铺好的人行步道上堆着小山一样的垃圾。每天清理,每天都有新的垃圾堆到路边。从七八月份开始,清理了半个多月,路边上才算不见了大杂院里的杂物。有时间的时候去大杂院儿一看,嘿,真开阔!
随着工程的收尾,国庆也越来越近。为了雨天不积水、日常为居民输送生活所需水、电、气、热,平安大街地下有许多方沟、管线,这些管线都需要保护。哪里有方沟、哪里有管线,哪里要绕开,从头盯到尾的杨占猛是再熟悉不过。他跟同事一起,将坦克需要绕行的位置标出,在国庆节前夕,用锥筒隔离出坦克可以行走的路线,为阅兵队伍的回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们的辛苦方便百万人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
10月1日,有数十万人参与盛大的庆典,如何保证场地整洁,解决参演人员上厕所问题,是一道现实难题。对此,北京环卫集团在天安门广场周边投入了90台环卫车,400多名环卫工人,还临时安装了5000多个厕位的五种移动卫生间。
周永强是环卫集团北清公司作业管理技术安全部,负责环卫作业和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令周永强最难忘的还是60年国庆时,负责长安街沿线及天安门核心地区机械作业的清扫保洁工作。
从7月开始,一直到10月8日,周永强没有离开天安门附近。
机械清扫保洁与天安门地区临时厕所管理。听起来只有两项工作,其中的细节却数不清。只拿临时厕所设立这一项来说,要盯运输、盯搭建、设计运送线路,还要办理通行证。一个厕所位置的确定,就要协调多方。
当时,游行和阅兵队伍有多次演练,每演练一次,临时厕所的位置就要变动一次,以做到更合理。重新申报临时厕所的“路线”,还要到交管局备案、取运输证。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周永强憋了两三秒,最后只吐出三个字:“太难了!”“临时厕所不光是搭建,还要通水通电,但是并不是临时厕所的位置都有水有电的,然后每次演练还都要重新制定方案。”即使已经接通水电,如果与游行队伍衔接不好,也要重新调整。那么,这一次的搭建方案就需要推翻重来。搭建之后,还有厕所用电用水,厕所保洁、看护,如果厕所影响到人员疏散,还要重新调整,放到其他区域。
每次演练的队伍不同,一次比一次全,环卫既要为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清扫服务保障,还要检验自己的服务能力,检查厕所和清扫保洁过程合不合理、时间衔接是否紧密,以及与其他保障单位之间的对接是否顺畅。
放完礼炮,地面的东西,都是环卫职工去打扫。大典活动项目多,每一个活动有空档时间,就是周永强和同事作业的时间。不论方阵、表演,只要转场过程中,20分钟或半小时,周永强需要有效地盯现场,拿对讲机,在现场看哪里需要整理。
当时,环卫采取了拉网式清扫保洁的方法,只要有两支队伍转场空出的二三十分钟时间,所有人员和车辆同时上阵,像拉网一样,前面是机械作业车辆,吸取体积较大的垃圾;紧接两三层人网捡拾机械不易吸起零碎垃圾;最后是洗涤车再清理一遍地面。
“那个时间特别紧张。加班是常事儿,每天一两点才能完事儿。”周永强说,“你想想,凌晨组织演练,一演练就是一天半、两天。消耗人的精力。演练前广场和周边区域也得打扫干净,包括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都需要清扫,两边是各种活动的基地。”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次演练,当时已经是10月1日凌晨,广场一共十台小型清扫车,从头一天到凌晨一直在干活儿,当时广场上有一把折叠椅,周永强只想坐一下,累到靠着椅子就能睡着了。
周永强说:“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几个月下来,业务上确实提高很多。”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