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民兵 生命中的96米
□本报记者 高铭
96米,这是天安门东西两个华表之间的距离,也是徒步方队将在天安门前以正步走过的距离。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的“世纪大阅兵”举世瞩目,一支英姿飒爽的“铿锵玫瑰”方队压轴通过这96米——天安门,足音如鼓、掌声如雷,这支方队就是首都女民兵方队。
1999年的首都女民兵方阵分别来自朝阳区的几十家事业单位,有工厂里的骨干,也有机关干部,还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其中还有2名同志是曾参加过1984年阅兵的女民兵,她们又一次担起重任。国庆65周年前夕,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到了时任朝阳区人武部长、女民兵方队队长王武英和方队唯有的2名亲历2届阅兵的女民兵——刘文芝、何莉。相隔15年,提起50周年的方队训练,王武英还是如数家珍,15年前的训练场景历历在目。刘文芝和何莉,她俩依然英姿飒爽、笑声爽朗。回首50周年国庆大阅兵,她俩难掩内心的激动。
“训练时地表温度达57摄氏度,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也上场训练了,我那年36岁,我能一动不动的站军姿,相信她们也能。”刘文芝是参加过1984年国庆阅兵的一名来自北汽的民兵,1999年36岁的她本是去参加政工组的工作,但是在那个热烈的氛围中,她又一次走上了训练场。“1984年,我也是好不容易积极争取才让我去的,当时厂里没有几个名额。训练更艰苦,还住帐篷呢。1999年在阅兵村,我们已经住上了有电扇房间。”刘文芝回忆。
在京城享有“首都民兵之花”美誉的首都女民兵是兵场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国庆50周年受阅队员们的服装非常亮丽,她们头戴红色贝雷帽,红色裙装,红色领带,白色衬衣,黑色长筒皮靴,手握小型冲锋枪,英姿飒爽。为了这一历史瞬间,时任朝阳区人武部部长、女民兵方队队长的王武英呕心沥血,从整体训练到民兵管理,甚至是服装设计,从大到小、方方面面他都精心安排,费了不少心思。“管理部队我们有经验,管自己的女儿也还行,但是要管好这几百个女孩子,可真是不容易。”王武英说,“随着训练推进,各个中队长连队员的生理期都了如指掌。”不仅生活、身体健康方面王武英考虑得周全,他认为女民兵的思想工作更重要,一到训练场,王武英就搞了动员:“群英荟萃竞争雄,亦民亦兵亦威风,试问阅兵谁堪比,绿荫丛中东方红。”登时,“哗!”女民兵的情趣就上来了,训练热火朝天的进行……
“我一口气喝了7瓶北冰洋,都不用上厕所。”当时第三排的排头兵何莉告诉记者,“训练出汗啊,水都排出去了。”何莉也亲历了1984年的阅兵,1999年本是抽调她到值班室工作,但对于国家的热爱鼓舞着她,又走上了训练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女民兵们历经387个日日夜夜的训练,一个月踢坏一双皮鞋,几次晕倒后仍然“溜”回训练场,受伤了“隐瞒”不报,梦里还在踢腿摆臂……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刘文芝、何莉和她的队友们流血流汗不掉队。一分辛劳,一分收获。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现场,最后一支通过天安门的方队——首都女民兵方队点亮了世人的眼球,女民兵在受阅的徒步方队里,那朝霞般的颜色,把受阅部队点缀得更加壮丽。
为应急我们藏进彩车里
□本报记者 高铭
2009年10月1日,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活动,在首都国庆群众游行的队伍里,有一道流动的风景,那就是60辆五彩斑斓的彩车。作为各族各界儿女向祖国母亲的献礼,彩车造型新颖、绚丽多姿、寓意深刻,以科技和艺术的魅力,展示了新中国60载非凡岁月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祖国大家庭秀美的山川、勤劳的人民、和谐的生活、不屈的精神。
彩车缤纷,彩车动人 ,载着很多感人的故事。在65周年国庆临近之际,本报策划回顾北京职工和国家庆典的动人故事。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群众第三方阵中的彩车指挥——现任东城区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尹秉欣,探访国庆60周年庆典中彩车内鲜少人知的故事。
当时在崇文区工作的尹秉欣肩负的是第三个群众方阵的彩车指挥工作。这个方阵的徒步队员由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组成,大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训练。
而尹秉欣所在的彩车队伍是由三个单位的20名队员和2个单位的两名司机组成的,20名队员主要负责应对突发情况。“如果遇到彩车停顿,我们时刻准备着推车行进。”
“队伍是从7月份开始组建的,经过甄选最终20多名骨干承担这个光荣的任务。” 尹秉欣回忆。“8月份开始训练时,我们是没有彩车的,我们就用绳子拉了一个彩车的形状,拿着绳子开始训练。第一次训练是在北京工业大学的操场上,我们22个人和学生方阵一起训练。期间彩车的2位司机随所有的彩车司机到北京交通学校封闭训练,主要就是训练低速行驶。”
进入方队和彩车的合练阶段,彩车队伍也迎来了第一次考验。“第一次用车合练的时候,司机高度紧张的,因为方阵的排列,前方3米左右处就是学生,后面亦然。行进中要保持车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前面的学生们也紧张,还时不时的就回头看一眼距离。刚开始司机不敢开,速度经常掉下来……经过数次的磨合练习后,车和徒步的方阵配合的就很默契了。”骄阳似火的八月,队员“都晒冒油了”。 尹秉欣心疼队员。
随着日期的临近,训练也愈加紧张。“第一次到长安街训练时,他们又一次面临了抉择。在行进中方队是要按着中心线走的,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方的中心线有变动,此时行进的方队还是按着原来的方向走,如果不及时调整,我们这个队伍就会与群众方阵的大队伍偏离……千钧一发之际,尹秉欣与方阵指挥紧急沟通,最终使方阵和彩车顺利移动到新的中心线上。
为了实际应用,车内部是经过调整的,车架不能太高,像尹秉欣这样1米8 的男同志在车内是站不直的。在车内指挥行走必须弓着身体。“遇到紧急情况时,车内的20个人,一边10个,一声令下就要从两侧迅速下车,步伐一致地推车行进,随着音乐节奏前进……”
在国庆群众游行中,彩车队员亲身经历通过天安门,但他们不曾露面,只能藏在车内听着音乐声、欢呼声却不能看。但最终他们充分展示了彩车的风采,也向祖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2009年10月1日,由60辆彩车组成的这道流动的风景线,满载着喜悦和憧憬走过歌潮花海的天安门广场,也走进了共和国的记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