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三都”展不能错过的那些“最”
2016-11-15
作者:孙艳
来源:
近日,首都博物馆的秋季特展“大元三都”展览正在热展中。“大元三都”展充分利用首都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又从全国十四家文博单位借调了160组件精美文物,通过精心策划的选题、富有代表性的元代文物和多种的展陈表现形式,展现元代历史文化特点。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展览,首博的工作人员也为观众评选出了展厅里不能错过的那些“最”。
最时尚:
独特冠饰姑姑冠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元朝的女子们也不例外。姑姑冠是元代蒙古贵族妇女的独特冠饰,从目前留存的壁画、纸本绘画、缂丝唐卡以及少量实物来看,它仅仅出现在贵族乃至皇族已婚妇女的头顶之上,可谓风靡一时。在中国历代服饰中,这种冠饰也是绝无仅有,当时有已婚贵族妇女和宫廷帝后佩戴姑姑冠的风俗。此次展览展出的这件姑姑冠,呈“Y”字型,胎骨用桦树皮制成,胎骨外包裹着四瓣花图案的印金锦,织物上依稀可见点缀着的珠饰,由此物证可窥见当时贵族妇女们的绰约风姿。
最有型:
“婆焦”发式
元代蒙古族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梳理成一种名为“婆焦”的发式。其样式如同汉族儿童梳理的三搭头发式。其梳理方法大致是,先将头顶正中处用剃刀修成二道交叉线,并将后脑一部分头发全部剃去,前额保留一小撮短发自然下垂,左右二侧头发分别结成对称的辫子,环绕于耳后,下垂至肩即成。如此酷炫的发型,再配上一匹骏马,实在是威风凛凛。
最繁忙:
商业行市达30余种
元朝地域辽阔,交通十分发达,四通八达的驿路、星罗棋布的驿站,通过水陆结合的交通将各个地区同都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使得大都城内的物流十分发达。史料记载大都城内外的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除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外,很多商品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远自中亚、南亚的商品,不要说驮运虎皮,用马车载运生丝到京城的,每日都不下一千辆次,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最耳熟:
书画家赵孟頫
提到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恐怕不少人了解有限。赵孟頫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行台侍御史程钜夫曾上书建议忽必烈派官员赴江南搜访贤才,赵孟頫就在此中。他的才学十分受皇帝的赏识与重用,但他内心却十分痛苦,身为宋皇室的后裔,入元朝为官,遭遇了当时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排挤,故常用书画诗文来抒发心情。赵孟頫可谓是文人画的先行者,其自然写意的画风,影响了后世几代的中国画家。此次展出的《大乘妙法莲华经·卷五》是赵氏小楷传世真迹中字数最多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