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文娱 > 正文

老炮儿虽已死去但未远离

2015-12-30 作者:辛望 来源:

 
  很难想象,在年终岁末,国产电影迎来了它最好的一部“口碑片”——《老炮儿》。
  作为影迷,我上过冯小刚的当,一回是《夜宴》,另一回是《1942》。所以,对于先前已经荣膺金马奖影帝的“老炮儿”,我还是心有余悸,不敢轻易买他的票。可架不住微信圈里好友自说自话的“赞誉”,最终迈入了影院,我想去亲身考验一下《老炮儿》的含金量。
  《老炮儿》不是一部大片,制作成本大概只有《寻龙诀》的一个零头。《老炮儿》也不是一部“无节操片”,全靠挑战娱乐底线来争取票房。除了植入广告嫌多以外,《老炮儿》是部地道的文艺片。
  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是该片中名副其实的灵魂人物,所有的故事情节也是围绕“老炮儿”六爷和他的儿子、老情人、江湖兄弟以及“小炮儿”展开。“老炮儿”这个角色的最大亮点就是他的悲情:六爷凡事讲规矩,总是试图以“忠孝节义”来划道道,这是与当今社会游戏规则格格不入的地方;六爷固执地相信“将心比心”、“心善积德”的道理,这在当今的社会里处处碰壁;六爷想用胡同里传承千年的为人处事套路教育晚辈,结果让自己搭上了全部身家性命。
  六爷的困惑归结于一句话:到底是“老规矩”错了?还是这个世道错了?
  所有的观众都明白,六爷只是个底层的小人物,卑微得只能在胡同里“逞能”了,他的“堂吉诃德式”的决斗,连他自己也明白,普天之下,只有他一人前往了。
  为了不让这样一个悲情的小人物过分灰暗,导演刻意地安排了剧情,让六爷得到了老情人的爱戴,也赢得了老伙伴们的追随,连小鲜肉也表示了敬意。这些非常刻意的剧情设置,其实都是出于对软化悲情的需要,给“老炮儿”的彻底消逝抹上一层玫瑰色。
  人们不会为“老炮儿”的悲剧久久沉沦在悲伤之中,但“老炮儿”的问题却会坚固地存在在那里。套用一句网络语言:不管看与不看,他就在那里。我们这个现实社会究竟还要不要“老炮儿”以及他身上承载的“老规矩”、“老套路”和“古道热肠”?是不是因为“老炮儿们”的灭绝,我们的社会会从此变得更好?这样的质问将不会消失。
  冯小刚和他的“老炮儿”显然回答不了这么大的问题,但他们通过电影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这么重大的议题设置,单从这一点而言,这部电影将不会很快被遗忘。“看《老炮儿》,见人心”,这句广告词已经达到目的。至于坊间批判的“本片是父辈们的傲娇”、“末路老男人的意淫”、“太粗口不文雅”等等,其实都已经不再重要。
  一部电影能留给50后、60后、70后一点念想,这就够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