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文娱 > 正文

“劳动者之歌”音乐比赛首增器乐表演 新的轮回 新的起点

2015-08-07 作者:□本报记者 于彧 文/摄 来源:

  八月的炎炎夏日里暑气蒸人,然而比气温更火热的是首都职工们的表演激情。8月5日,第十届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劳动者之歌”音乐决赛引爆海淀工人文化宫,职工们用优美动听的歌喉、动人心弦的旋律把文化宫变成音乐的海洋,让观众、评委如醉如痴徜徉其间。十届,是一个轮回的终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本届职工音乐比赛做出了首次增加器乐表演的重大改进,这也让更多的职工有机会登上首都非职业音乐比赛的最高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高规格 高标准
  “本次比赛绝对代表了首都非职业音乐比赛的最高水准!”比赛中,一位评委告诉记者。高规格、高标准是本次比赛的特点之一,作为由北京市总工会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市文化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本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中一个极具看点的比赛项目,吸引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原秘书长顾春雨、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李元华、中央乐团著名歌唱家李初建、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陈卫东、北京管乐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李方方、中国职工音协副主席修骏、海政文工团男高音歌唱家汤俊等一批音乐界翘楚担纲评委,专业音乐家的倾情加盟也使得本次比赛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有所保障。中国职工音协的副主席、评委修骏告诉记者:“本次比赛从参赛者的音准、音色、歌曲难度、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专业歌手比赛的评分标准。”
  唱出劳动者最强音
  流畅欢快的民歌、富于变化的美声、喜闻乐见的通俗歌曲……各行各业的职工们在台上的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共筑中国梦》《美丽家园》《我和祖国》《我是的哥》《快乐的保修工》……唱出来的无一不是对祖国及事业的无限热爱。
  台上唱得卖力,台下掌声雷动。首开职工们用一曲摇滚风味十足的《永远年轻》为本次演唱会掀起了一次高潮。暴虐的电吉他、失真效果器、节奏感十足的鼓点让比赛变成了一场摇滚盛会。主办方之一、市文联组联部部长陈卫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很高兴能够看到当代劳动者具备的现代音乐素质,展现了时代特征。”
  你方唱罢我登场,当观众还沉迷于《永远年轻》而热血贲张的时候,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参赛曲目《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为热烈的现场降了温。这首由天坛神乐署雅乐团演绎的曲目是根据宋代传谱改编而成,参演的职工们穿上古装,用依据现代人的接受程度而改编的古代唱腔将一段《诗经》故事娓娓道来。丝竹声声奏出宫角徵羽商,蔚然古风宛若夏日清风让闻者平静。
  这一次参赛也是雅乐团第一次踏上职工音乐比赛的舞台,表演完毕后,职工们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谈论刚刚的表演,不断总结他们的职工舞台“处子秀”。雅乐团团长王玲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劳动者之歌’音乐比赛,来这里并没有想过拿名次,就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看大家能不能认可古乐,最重要的就是为社会做好服务,我觉得这就够了。”
  发展带来变化
  本次音乐比赛最大亮点便是加入了器乐表演,由此也让这项传统的职工音乐赛事焕发了新生。在比赛中器乐表演作品《快乐的保修工》以98.42分的高分拔得头筹,该作品以爵士乐团配合打击乐为表演形式,在舞台上,演出服就是公交保修职工们的日常工作服,轮毂、排气管、维修工具等这些日常工作中最常接触的器械成了他们的表演乐器,看似其貌不扬的零件在职工们的手中清脆作响,根据节奏的变化竟活灵活现地演绎了一曲轻快的奏鸣曲。在爵士乐团的伴奏下,公交保修职工们的日常工作情况便这样生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加入器乐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参赛选手们的水平都不低。”陈卫东说。修骏也对陈卫东的看法表示赞同,“这样就带动了一大片职工器乐爱好者,让更多的职工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本次比赛在市总工会副主席潘建新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之后落下帷幕,但这只是职工音乐舞台的暂别。新的轮回新的起点,相信“劳动者之歌”这个职工音乐大舞台在不断发展中会越来越好,为职工们的业余生活带来快乐,也让全社会都能听到发自首都劳动者的最强音。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