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文娱 > 正文

康 姐

2015-06-29 作者: 来源:

 
  □乔健
  厂里的人都叫她康姐。年龄大的年龄小的都这么叫。谁也说不清楚“康姐”两个字是从哪天开始叫起来的。听厂里的老人儿说,以前大伙儿不叫她“康姐”,叫“小康”,后来不知怎么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康姐。
  康姐年轻的时候漂亮,浓眉毛、大眼睛、高鼻梁,两条齐腰的大辫子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看得那些还没成家立业的大小伙子一个个的直咽吐沫。康姐平时很少说话,就是说也总是细声细语儿的,很甜,蜜汁儿似的。
  康姐爹妈走得早,她是跟着奶奶长大的,那时,康姐还在上小学,奶奶靠着给一家药厂糊纸盒维持着俩人的生计,康姐放学回来做完作业也帮着奶奶糊纸盒。康姐糊纸盒比奶奶快,奶奶糊一个,康姐能糊仨,奶奶见了就笑,嘴里老是念叨着一句话:
  丫头大喽——奶奶老喽——
  康姐听了就学着奶奶的声调:
  丫头大喽——奶奶不老噢——
  说完,两个人就笑,笑得十分开心,这是康姐家一天当中最有生气最欢乐的时刻……
 
  康姐初中毕业那年奶奶病了,大夫说是肺炎,说不要紧,住几天医院就会好。奶奶一听,拉起康姐就走,说不住院了,反正也死不了人,回家养着去。康姐拗不过奶奶,但她心里明白,奶奶疼钱。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奶奶回家没几天病就加重了,等再送到医院,大夫说太晚了。
  又过了几天,奶奶就死了。
  康姐抱着奶奶大哭了一场……
  送走了奶奶之后,康姐被一个好心的阿姨领到了一家工厂里。阿姨在工厂里当厂长,说话一言九鼎。她坐在沙发上,指着康姐对手下说,这孩子怪可怜的,你去给办个入职手续,就算是咱这儿的人了。阿姨手下的人看了看康姐,对阿姨说,您放心吧。
  康姐就成了厂子里的人。
  康姐的厂子是药厂,就是她和奶奶糊纸盒的那家药厂。康姐的工作还是和纸盒打交道,只不过这回不用糊了,而是坐在传送带边上往纸盒里装药。康姐手脚麻利,装得比别人快,一个月下来比别人多干了一倍的活儿。阿姨知道了,就把她叫到办公室。
  一进门,康姐就问:阿姨有事啊?
  阿姨说:以后不能叫阿姨,叫厂长。
  康姐点点头说:是,厂长。
  阿姨就乐了,就让她坐在沙发上,然后又是沏茶又是倒水,一边儿还问她,累不累?
  康姐说,不累。
  阿姨说,那也得悠着点儿,你还小,累坏了身子可是一辈子的事。康姐听了心里暖暖的,想哭…… 
 
  康姐从办公室出来心里还是暖暖的,她忍着泪,回到了车间。
  康姐没听厂长的话,她心里想的是,多干活报答厂长。所以干起活来还是那么快,甚至比原来还快。累了的时候,康姐就想想奶奶说的话,奶奶说,人干点儿活累不死。
  那时,厂里每月发一次超额奖,康姐干得多,奖得就多,康姐拿了奖金就给自己买好看的衣服,康姐穿上好看的衣服,大伙儿都说,跟画儿里的人似的,康姐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两年三年,倏地一下五年过去了。
  康姐长成了大姑娘,厂里的那些小伙子有事没事都爱往康姐的车间跑,尤其是三儿,比谁都勤,三儿是厂里的电工,不忙。康姐见了三儿,心里喜,可嘴上不说。康姐打小就有定力,那些男孩子在她面前耍贫嘴,她从不搭话。偶尔,三儿说点儿什么,忍不住了她就掩嘴笑笑,然后接着干活。
  小小子儿
  坐门墩儿
  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
  点——灯,说——话儿
  关——灯,做——伴儿
  明儿早起来梳小辫儿
 
  三儿坏主意多,见说别的康姐不动声色,就把旧京的童谣搬出来唱。
  小时候,康姐听奶奶唱过这首童谣,也觉得挺好玩儿,还跟着奶奶唱过,后来大点儿了,奶奶再唱时康姐就脸红,就让奶奶别唱了,奶奶一边笑一边说:
  好——好——不唱啦,闺女大了害臊啦。
  奶奶——瞧——您!
  ……
  事情最终传到了厂长的耳朵里。厂长问了问情况,什么也没说,更没有批评三儿他们几个。这种事在厂子里有的是,年轻人,到了岁数,追追女孩儿,不况外。厂长也是有儿有女的人,这点儿道理她懂。
  有一天,厂长把康姐又叫到了自己办公室,问康姐,那几个男孩子里有没有看上的?康姐漂亮的脸腾地一下红了,冲着厂长一个劲儿地摇头。
  厂长见了,笑着说:真没有?
  嗯,真没有。
  那你给我当儿媳妇吧,愿意不愿意?
  康姐红着脸把头一低,没说话。
  厂长说:不说话可就是同意啦啊。
  康姐抬头看了一眼厂长,心里说:厂长对我那么好,我应该报答她。
  过了几天,厂长把康姐领到了家里。
  不久,康姐就和厂长的儿子成了亲。
  听厂里闹洞房的人说,那天晚上康姐哭了……
 
  老话儿说,新婚的媳妇合不拢嘴儿。可康姐却不是,不但不是,细心的人还发现康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有时候还会偷偷地皱下眉。
  小康这是怎么啦?
  这还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
  那您就慢慢儿看吧。
  厂里的几个工友偶尔会议论一下康姐,但也都是猜着说,谁也不得要领。
  康姐呢,还是上班来下班走,手脚照样麻利,奖金月月还拿第一……
  一晃,十年过去了。
  忽然有一天,趁康姐没在,不知谁说了一句:
  小康结婚这么些年也没有个孩子哈?
  呦,您说的还真是。
  咳,如今年轻人就兴不要孩子,叫丁克家庭。
  什么丁克呀,应该叫克丁,专克人丁。
  人家那是外国话,懂吗你?
  ……
  班长搭话了:
  不知道别瞎说啊。人家小康儿昨儿交的假条,有啦。
  呦,是吗?嘿!
 
  但没几天,厂里却传出了另一则消息:康姐离婚了。
  不是都有了吗?
  有了就不能离呀?再者说了,你知道那孩子是谁的?
  于是,有人骂康姐忘恩负义,说她蔫人出豹子,忘了自己是怎么来的了。但也有人替康姐抱不平,说你们知道什么呀?康姐结婚十年,守了十年活寡,换上你你干呀?
  还有人感叹,说这女人呀不能长得太漂亮,因为太漂亮老有人惦记。
  那您这意思康姐是因为有人惦记才……
  这还用说呀?
  谁呀?
  你说呢?
  三儿?
  我可没说啊……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