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一线公安干警担任编剧的电影《听风捉影》即将开拍,电影预计明年初与观众见面。据电影编剧、北京公安干警王新介绍,这个剧本历时三年多出炉,先后易稿15次。
一线民警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剧本
电影《听风捉影》讲述了公安民警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利用新技术手段——语言侦查学侦破案件的故事。语言侦查学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笔迹和声音,判断这个人的职业、性格和年龄等要素。电影是由北京人民警察学院邱大任教授上世纪参与过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
公安干警王新和王露露是影片的编剧,由于长期活跃在一线,由他们操刀,确保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剧本和真实的案例不同,故事要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这其中的故事情节,牵扯到北京公安不同的刑警侦破过的真实案例。越多的信息会使剧本越丰满,为了搜集这些素材,两位编剧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十几年前发生的大案子,都会有纸质的材料留存,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有空的时候就走访刑警队,和刑警队员接触,使故事情节更丰满。” 都是警察,明白警察的语言、警察的生活,两位编剧的优势是平常的作者所不具备的。
也曾灰心剧本搁置三个多月
剧本历时三年终于出炉,一稿32000字,一共写了15稿,每次基本上是把故事全都推翻重来。算下来,两个人一共写了48万字。“终稿跟初稿一点相同的地方都没有。”王新说。
初稿出来后,两个人都不满意,然后推翻重新写。第二稿出炉后,两人还觉得挺满意,结果给北京公安文联的副主席看过后,提出了很多意见,于是重新修改。“第三稿、第四稿……都请了有经验的专家看,有的人提出这不是电影剧本,就是小说。这才发觉剧本和小说是不同的,我们就逐渐去学习转化人物的关系、语言和背景等。”王新说。
一次又一次的重写,两个人也曾灰心想到过要放弃。原本两人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碰头商量剧本的修改,随着遭遇到的挫折过多,使两个人曾经三个月没有碰面。后来,对写作的爱好,最终使两个人克服困难,拿出了精彩的作品。
范雷评价剧本情节非常吸引人
作为公安干警的王新,另一个身份是全国公安曲艺家协会的秘书长,同时还是首都警官艺术团说唱艺术团的副团长。他非常喜爱写作,经常会写相声、小品等,作品经常拿去基层演出。“有的作品是慰问民警的,还有的作品添加了很多常识,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王新介绍说。
曾经出演《士兵突击》的青年演员范雷是王新的好朋友,王新写过的公安类小品曾被范雷演绎。“这个剧本我一口气看完,故事情节特别紧凑,非常吸引人。”范雷表示很想参演这部电影。
海选演员可网络报名
电影制片方拟采用海选演员的方式,找寻最与角色气质相合的演员。本次通过网络海选和现场选拔两个环节完成。市民可以通过邮箱grthtfzy@sina.com上传自己的资料。详细方式可以关注电影的官方新浪微博。
8月20日至9月20日为网络海选阶段,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复赛现场选拔阶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