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身后的一地鸡毛
2016-10-13
作者:段西元
来源:
国足负于乌兹别克斯坦,世界杯预选赛出线几成空谈。赛后,中国队主教练高洪波宣布辞职,这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高洪波辞职并不能解决中国队的问题,高指导身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一帮“龙套”唱不好“龙凤呈祥”
中乌之战给人最深的印象是“踢不过”,中国队在乌兹别克斯坦队面前几乎处处处于下风。高洪波面对这场生死战,排兵布阵还是很勇敢的,他抛弃了5后卫阵型,而是采取了球员们比较熟悉的4231,阵型和打法都更偏向于攻击。但当孙可受伤下场后,中国队方寸大乱,被乌兹别克斯坦迅速夺得了主动权,以孙可下场为起点,中国队一直被动到了比赛结束。中国队的阵型一度被压得很扁,不是中国队不想反弹,而是力有不逮,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身体层面都不是乌兹别克斯坦人的对手。在中超联赛中表现一般的克里梅茨和谢尔盖耶夫,当他们进入乌兹别克斯坦的体系下时却变得非常强大,而乌兹别克斯坦队长艾哈迈多夫在中国队面前更是像“神一般”的存在。乌兹别克斯坦踢的是体系足球,可当与他们交锋时我们却发现,他们的个人能力也远在我们之上。
中国队的球员在中超联赛中都身价极高,很多国脚的转会费都是几百万欧元甚至接近千万欧元,有些明星国脚的收入达到了百万以上欧元。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如今的中超联赛并不是中国球员在唱主角,很多国脚在俱乐部其实只是在“跑龙套”,而像杨旭这样的中锋,在鲁能连“跑龙套”的资格都没有。一帮配角儿,你让他们唱一台“龙凤呈祥”的大戏实在有点儿难为人。2001年中国队出线那次打乌兹别克斯坦没这么费劲,可那时的中国队球员几乎个个儿都是俱乐部的核心,郝海东、李玮峰、祁宏哪个不是甲A豪门球队的顶梁柱?高洪波承担了他该承担的责任,而中国队说到底就是实力不行,作为最后一个挤进十二强赛的球队,取得现在这样的结果太正常不过。中国足球看上去非常有钱,但实际上穷的只剩钱了。
接下来怎么办?
中国队世预赛出线的希望只剩理论可能,接下来最大的难题是谁来继续带领中国队前进。理论上讲,中国队和高洪波还有合同,还可以谈一谈,但看高洪波的态度是彻底对这支球队绝望了。高洪波可以说是“最后的稻草”,当时他临危受命带队杀进12强赛,已经算是完成了足协交给他的任务。
如果高洪波离开,穷尽想象力,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从国内教练层面看,高洪波可以说是最出色的。看看现在的中超,本土教练的生存比本土球员还要难得多,本土球员因为外援限制还可以获得相当的出场名额,而本土教练实在是寥若晨星。贾秀全、马林这样的教练,本身年龄偏大,其战术思想和指挥能力也只能是局限在国内中游球队。谢峰、李金羽这样的中青年教练,自己本身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归了包堆,中超就这几个一线的本土教练了。国字号的助教和国青的教练,开玩笑说难道有人还会想着让傅博去“背锅”吗?
外教也很难,现在的中国队就像一座“烂尾楼”,谁来接这个“工程”都像是主动“找骂”。好一点儿的外教,珍惜自己名声的外教,恐怕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接中国队,中国队就像烫手的山芋,教练们都避之不及。也许唯一能够吸引外教的就是钱,如果中国足协在赞助商的帮助下开出一个虽不合理但不可抗拒的年薪,有些外教还是会心动的。就像里皮、斯科拉里、佩莱格里尼、保利尼奥、奥古斯托、佩莱、浩克、拉米雷斯、热尔维尼奥这些我们本该在电视里欣赏的身影,因为钱的魅力来到我们面前一样。但球终归是要由运动员来踢的,好的教练只能提升球队5%-10%的战斗力,中国队即便提升10%的战斗力,也就是多赢一两场球,不可能赢得出线权。长期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让中国足球从来都没有耐心去培养年轻球员,周而复始,一代又一代的恶性循环。也许4年后,我们还会说同样的话,写出同样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