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体育 > 正文

本土球员质量越来越重要

2016-05-26 作者:段西元 来源:

 
  亚冠淘汰赛上海上港绝杀东京FC,比赛最后时刻的场面非常激动人心,而完成这一绝杀的是武磊。让武磊承担这个重要“角色”再合适不过,他是本土球员,也是当年东亚青训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所谓“根正苗红”。
  上海上港这支球队的组成套路非常清晰——外援+买过来的内援+原来东亚系的球员,而东亚系的球员比如武磊、王燊超、蔡慧康等人,依然是这支球队的骨架。不得不佩服徐根宝指导对中国足球的贡献。当年徐根宝“每天一个鸡蛋”(在那个年代并不容易)把高洪波培养出来,职业化前后又培养了范志毅、郝海东这些亚洲顶级球星,退休了在“岛上”弄个基地练小孩练出张琳芃、武磊。上海东亚驰骋多年后,卖给更有财力的上港,最终做大做强,这支球队正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他们有根基也有未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种“大投入+青训成果”的体系,无疑是目前足球世界中最为健康的,巴塞罗那这么多年秉承的正是这种模式,反之一条腿走路都不会太好。全靠青训也许能够维持,但现今的世界没有一支球队是靠本队青训赢得冠军;全靠砸钱也不行,球员没有归属感、忠诚度,更像“世界明星队”,无法传承俱乐部的文化。
  随着进入“金元时代”,中超赛场演变为全方位的“战争”。很多新入足球这个领域的“大玩家”,已经开始注重根基的建设。广州恒大就是个例证,这其实是一支没有任何基础的球队。
  恒大初期全靠购买当打球星支撑,随着国内球员价格的水涨船高,恒大开始挖掘年轻球员,去年和今年恒大不断低价从欧洲联赛买入U23本土球员,在后备军的“储备”上,不知不觉之间又领先了一步。在豪门球队都全力以赴购买大牌外援的背景下,本土球员的质量往往是区分强弱的最后一块“拼图”。
  再来看看我们的北京国安,今年战绩如此糟糕,国安似乎也花了不少钱,最该反思的是这笔钱是否“花到位了”。而北京国安的本土球员水平真的像俱乐部高层曾形容的“全国前三”吗?国安的青训体系据说非常完备,但在张稀哲之后,又培养出什么人了吗?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