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骑行把运动融入生活
对于运动,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平时工作繁忙,无法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其实运动也完全可以融入生活,成为日常的一部分。最近,北京公交地铁告别低票价,不少人抱怨出勤费提高,而李文生和鲁华锋却用自己骑行的出行方式解决了通勤的问题。只需一架单车,既绿色环保又能锻炼身体,何乐不为呢?
个人资料:
李文生,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28岁,骑行两年
李文生:用骑行丈量生活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每天按时上班,定点下班;每周一次骑行计划;每个月回一次距离租住房子40公里远的老家,看望父母。这就是李文生的所有生活。“看起来循规蹈矩,但因为一辆自行车的陪伴,让我这单调的生活处处充满惊喜。”李文生说,自己用自行车车轮丈量生活,发现了更多的美,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
从“玩票”到爱上骑行这项运动,李文生所有的距离都用车轮去丈量。李文生告诉记者,从他租住的房子到公司,骑行需要15分钟;从租住的房子回到40公里以外的家,需要两个小时,对于他来说,骑行已是他的全部。
很多人都说,骑行可以欣赏不同的风景,李文生也非常认同。但冬季能有什么风景呢?记者的提问,让李文生微微一笑。“北方的冬季自然风景单调,但有城市风景啊。”李文生说,因为骑行,他开始关注城市里的细枝末节,也开始欣赏城市风景,懂得感受生活。
“15分钟的上班路,如果坐在公交车里,看到的是人群,而在骑行路上,我看到的是早起遛弯的老人、公园里开嗓子的戏迷、开始工作的环卫工人……”李文生感慨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烦心事,但我发现,在放慢脚步后,所有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
很多骑行爱好者都会选择“猫冬”,等到春暖花开再骑行,但李文生不愿意这样,他告诉记者,密云有一条适合骑行菜鸟走的线路,特别适合冬季热身,李文生几乎每周都要骑行一圈,再加上每天上下班骑车,他一年四季都保持着良好的运动状态。
除了常规热身,李文生每个月还有一次固定“拉练”——骑行40公里,回家看望父母。每个月回家看望父母的那条路,是李文生再熟悉不过的路,40公里路程中,有30公里是蜿蜒的山路。“在冬季,这段山路没有夏季的绿草和繁花,有的只是比平地更加猖獗的风。”李文生告诉记者,面对难度较大的骑行路,他从未停止挑战。也正是因为如此,仅仅骑行两年多的时间,李文生的骑行技巧已成熟多了。
跟很多运动项目一样,骑行也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特别是在冬季。“冬季骑行需要对抗寒冷,这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有时候一群人一起出发,到终点时也许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李文生说,大多数时候,他选择的骑行路线多为山路,这需要极为坚韧的毅力,而每一次体力大到一个极限的时候,李文生都努力说服自己,不要急躁,暗暗对自己说,“沉下心来,注意踏频。”
有人说,骑行是一项寂寞的运动,对于李文生来说,这正适合他的性格。“不用过多的交流,只需要蹬踏脚板,向着目的地出发就可以了。”这让他感觉很放松,也很自由。
在以前,李文生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无处宣泄的他只能沉浸在电脑网络游戏中,根本不参与户外活动,直到遇到他的爱车。“很多烦恼就像车轮下的路,骑过了,就过了,不去想,心里就舒服了。”李文生说,骑行,让他更加洒脱。
个人资料:
鲁华锋,北京公交集团第二客运分公司第13车队,43岁,骑行一年
鲁华锋:冬季骑行也有乐趣
□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
从2014年3月开始,骑行这项户外运动走入鲁华锋的生活中。不论是上下班,还是休息日,他都坚持骑行,感受着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
冬季的早晨气温很低,帽子、棉手套、厚厚的羽绒服……街上的行人都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但鲁华锋骑行时,穿得并不算厚,仅仅是一套长袖的运动外套。“这套衣服已经足够了,骑行的过程中身体会逐渐发热。”鲁华锋介绍道。
亦庄到旧宫再到德茂庄,这是鲁华锋周一到周五上班的路线,也是他骑行的路线。骑行对于鲁华锋来说,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每天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路程的长短一直是很多想要加入骑行运动的人的困扰,不仅如此,还有人觉着冬季顶着大风骑车,实在不是个明智之举。但对于这些,在鲁华锋看来都不是理由。“不论是什么季节,不论路线长短,骑行都是项可以开展的运动。”
不久前,因为工作的原因,鲁华锋要多次赶到距离自己住处十八九公里远的公交驾校办事。这样远的距离,同事们都劝他不要骑车,还有人提出开车带他去。但最终,鲁华锋还是选择骑行。
虽然以前也去过公交驾校,但是骑车去还是第一次。于是,鲁华锋提前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路线。“德茂庄到黄亦路再到黄村,就这条路线。”虽然确定完路线,但对于这条陌生的线路,鲁华锋还是心里有些没底。
到公交驾校路途还算平坦,没有什么上坡的路段,但天公不作美,呼呼刮着的大风,对于骑车的鲁华锋来说的确是个考验。鲁华锋所骑的自行车一共有8个挡,“挡越高,速度越快。一般上坡用1或者2挡。”为了对抗大风,整个骑行的过程,鲁华锋都不停地变换着挡位。
“德茂庄到公交驾校一共骑了1小时20分钟。”鲁华锋介绍,“其实冬季骑行也是个不错的运动方式,不仅绿色出行,也能锻炼身体。骑起来,你会发现路线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长,也没有那么冷。”
【小贴士】
冬季着装
北方冬季骑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内湿外冻,所以在着装上应首先考虑防风、透气、保暖这三个原则。
短途骑行推荐使用速干内衣+抓绒+冲锋衣的搭配,下身可考虑保暖内衣+加厚骑行裤的搭配。
冬季不建议穿太厚或太大的外套、裤子骑行,这样会增加风阻,造成不必要的热损耗。宽大的着装也会对骑行带来不小的隐患。冬季骑行着装同其它三季一样,服装颜色尽量鲜艳,容易引起路上车辆注意。护目镜的选择很重要,可有效降低风对眼睛的刺激。雪后骑行尤其重要,可有效减少阳光反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手套方面,冬季应选择全指手套,手背要有加强设计,避免意外对手造成的损伤。如全指手套感觉冷,可以戴一副薄的白手套在内。
车辆选择
目前主流的骑行车分为山地车、公路车以及折叠自行车,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骑行车会让您的骑行更有乐趣。
山地车:主要特征为宽胎、直把,宽而多齿的轮胎提供牢固的抓地力,由减震器吸收冲击使得骑行过程较为舒适。山地车一般是26寸或24寸的胎,由于骑行感觉比较稳、舒适,而且操纵性和制动性非常好,适合崎岖不平的道路。
公路车:所有设计要素都是强调速度,因轮胎宽度较窄对路面要求高,湿滑路面容易打滑,灵活性较差。从功能来看,公路车适合城市道路。公路车一般是27寸的轮胎,比较轻巧,速度相对较快。
折叠自行车:折叠自行车主要着重便携性。一般来讲,16寸及以下尺寸的产品折叠后体积更小,利于收藏运输,比较适合短距离骑行。如果经常要骑远路,就要考虑20寸的产品。一般14寸的折叠车折叠起来大小在77厘米到88厘米之间,在城市轨道交通上更便于携带。
路线推荐
1、天坛公园北门——皇城根遗址公园北端
全程:5.5公里
特色:京韵文化、古都风貌
2、官园桥——什刹海
全程:3公里
特色:文化品牌、历史遗迹
3、朝阳公园——日坛公园
全程:5.5公里
特色:现代气息浓厚
4、圆明园公园东门——明光桥
全程:9公里
特色:充满文化气息、绿化好、车辆少
5、妙峰山牌楼——樱桃沟
全程:9公里
特色:自然景观清新迷人
6、良乡北潞园——青龙湖公园
全程:9.7公里
特色:自然风光怡人
7、通州北运河大桥——大运河森林公园
全程:20公里
特色:安全顺畅、舒适平坦
8、青春路环岛——慕田峪长城
全程:21公里
特色: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9、延庆妫河生态走廊
全程:70公里
特色:长城依稀可见,民俗村遍布沿线
10、延庆千家店百里山水画廊
全程:56公里
特色:四季景色变幻如画,负氧离子含量丰富,绿化率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