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儿去工人体育场听演唱会,我指着东门的一排房子,跟朋友显摆:“瞧见那个房子没,我曾经在那儿上过班!”朋友不信,我嘴上没有辩解,但记忆却把我拽回了那年夏天。
2008年5月12日,是我到工体报到的日子,当时,我的身份是报社驻工体奥运保障服务小组的宣传员。之后的整整3个月,每天朝九晚没点儿,我跟所有工体职工一起,为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忙碌着……
在那之前,去工体都是参加活动,次次人满为患,那段时间,我难得地见到了空无一人的工体,虽然坐落在闹市中央,周围商铺林立,可白天的它,却安静得如同一座公园,置身其中,心情都变得好起来了。
工人体育场承担了北京奥运会女子足球决赛的任务,各项保障工作事无巨细,草坪养护更是重中之重。奉领导之命,为了写一篇奥运特刊,那一阵儿,我常跟工体的草坪养护技师待在一起,他们大多四五十岁,个个皮肤晒得黝黑。我说,我写写你们一天的工作吧,技师们一笑,小声嘀咕道:“草坪养护这工作哪是一天两天能弄好的事儿?”草坪在他们眼里,就像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他们对工作饱含着近似于父亲的责任感。我最常听他们说的一句话是:“都知道工体在草坪养护方面有经验,我们绝不能在全世界面前丢人。”
听罢,再看看技师们黝黑的脸庞,我突然特别感动,北京人都知道工体,来这里看国安的球,听大牌明星的演唱会,可这些默默无闻、为工体奉献出了宝贵青春的人,却鲜为人知。但他们却时刻以自己是“工体人”为傲,说话时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股自豪感,让人印象深刻。我想,他们对工体的爱,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刻在骨子里了。
那年夏天之后,工体于我便不再是一幢冷冰冰的建筑了,它还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儿的词组,让它变得可爱的,正是那些曾与我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工体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