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科爆满如何做个“淡定妈”
2018-01-16
作者: 唐诗 通讯员 胡宇辰 黄艾茜
来源:
每年冬季,儿科都会迎来呼吸道疾病季节性高峰。受气候、病毒流行特点、全面二孩等因素影响,自2017年11月份起,北京儿童医院门急诊量逐渐攀升,12月份迎来高峰。针对近期来院部分患者“过急就医”、“频繁就医”、“绕远就医”等现象,北京儿童医院梳理了一线专家们的建议,希望家长们能合理就医,孩子们能尽快康复。
孩子感冒发烧
先观察再就医
不管孩子是何种原因引发的感冒发烧,如果孩子体温高,但精神状态还不错,孩子面色如常或潮红,服药退烧仍像平时一样玩耍,说明孩子病情不重,建议可以对症用药并密切观察,同时注意多喝水、清淡饮食、好好休息,做好居家护理。体温超过38.5度时建议服用退烧药。
如果孩子表现异常,精神状态不好,嗜睡、烦躁交替,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等,则提示病重,应尽快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也应及时就医:3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1岁以内的孩子发烧高于39度,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频率过快、喘粗气或呼吸困难、嗜睡、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小时)时,应尽快就医。
1岁以上儿童发烧同时伴有以下症状的应在24小时内到医院就诊:发烧伴有咽喉疼痛的症状,或拒绝吃固体食物,甚至拒绝喝水,可能是咽炎或扁桃体炎;发烧伴呕吐、腹泻,可能是肠胃型感冒;发烧伴随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情况,怀疑支气管炎或肺炎;发烧时间超过3~5天或温度总降不下来,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易激惹、烦躁、不可抚慰,出现头疼、呕吐甚至抽搐等,可能是颅压高的表现。
像很多疾病一样,感冒发烧也需要一个痊愈过程,很难立马“药到病除”,一般首次就诊三天后孩子仍发热或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明显加重,才需再次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高峰期
合理安排就诊时间
医院不拒绝任何一位患者,但在就诊高峰期间,等待时间会相对延长,建议家长先在家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方式预约,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就医时记得给孩子戴上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如孩子精神状态尚可,建议家长尽量避开人手相对紧张的夜间急诊,如选择急诊就诊,请按照急诊分区分级诊疗规定,遵从医生安排,合理利用急诊资源,让真正的急诊病人优先使用。
提前收藏当地儿科医疗机构名单,了解知名儿童医院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便捷就医。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医院专家会定期到托管的顺义妇幼保健院和保定市儿童医院出诊,20多家与北京儿童医院实现资源共享的集团成员医院接诊能力普遍提升,合作医疗机构之间通常也建有远程会诊和绿色转诊关系,家长可通过医院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具体信息并合理就诊。
儿童流感有什么特点?
流感病毒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更容易传播,儿童相对免疫力低,幼儿园、学校都是人员密集的地方,所以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感染。在流感流行的季节,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以及30%的学龄儿童容易得流感。
一般情况下,健康的儿童感染流感病毒以后可能仅仅表现为轻型流感,常常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烧,最高时候体温可达到39~40度,常可伴有畏寒、寒战。因为高烧的时候代谢产物增多,往往有孩子会出现头痛的症状以及有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等表现。再有孩子可能会出现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这些感冒的症状,少部分可能会有消化道的表现,比如呕吐、腹泻等等,而且这个症状多于成人。
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实际上往往并不像儿童那么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发烧,会有点咳嗽。新生儿流感相对比较少见,但并不是没有,在感染以后往往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比如合并肺炎,其他的临床表现可能会有不吃奶、嗜睡、呼吸不好等等。
在儿童中,流感病毒往往可以引起急性的喉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等,这些临床并发症都比成人常见。因此需要我们多多留意,并尽可能地分辨出孩子到底是不是流感,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
孩子流感就医
需做哪些检查?
即使是发病1-2天后的血常规,也只是能“大体上”区分下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不能分辨是哪个细菌、哪个病毒的感染。
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鼻涕或者咽喉分泌物明确是否有流感。操作很简单,就是用鼻拭子或者咽拭子取孩子的鼻涕或者咽喉分泌物,送检查病毒的抗原就行了。目前医院能检查出是甲流还是乙流感染,不能明确是甲流或乙流里面的具体分型和病毒株,但是对治疗也够用了。
如果鼻咽拭子明确查出了流感病毒抗原,那可以确诊就是流感了。但是,如果没有查出抗原,但是孩子的表现非常像,这时还不能排除流感,因为有时候取样不标准、检测时不规范、病毒载量不够等原因可能导致明明感染了,却没查出来,这时医生会结合孩子的病情加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