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肾病常年“潜伏” 定期尿检不可少

2017-04-07 作者:陈曦 来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内多中心患者样本调查统计,其患病率已升至1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此引发的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那么慢性肾功能衰竭到底是怎样一种病,又如何诊断、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住院医师郭云星,请她和我们聊一聊。
  记者:慢性肾衰竭是怎样一种病?它是如何发病的呢?
  郭云星: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进行性、不可逆性肾脏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病程超过3个月),常伴有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其发病机理主要与各种原发病引发的肾小球高滤过和高代谢高度相关,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肾脏功能进行性损害。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内各系统功能损害主要是与尿毒症毒素的毒性作用和肾脏内分泌代谢功能缺失有关。
 
  记者: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由哪些疾病引起?
  郭云星:在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在其各期病程都同时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记者: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有什么临床症状?我们又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呢?
  郭云星:根据其临床分期的不同,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肾功能代偿期和肾功能失代偿期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患者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轻度贫血症状,如果此时不加以临床干预,病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期,则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肺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性骨病,病情严重的还可以出现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进入肾功能衰竭期即终末期后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在早期对其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
  首先需要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警觉意识,当出现慢性肾脏病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并伴发可能诱发肾功能损害的基础疾病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肾脏有极强的代偿功能,早期的肾脏疾病可能无任何症状,等到患者察觉,可能已经到了病患晚期,有的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其肾功能损害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定期尿检及泌尿系统检查是早期发现肾损伤的有效方法。
 
  记者:如果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就目前来说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
  郭云星:对于已经出现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则尽可能在其早中期进行治疗和干预,延缓、停止或逆转肾功能的恶化,以达到防止尿毒症发生的目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① 坚持对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② 保证足够热量供应,低蛋白、低磷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③ 持续有效的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④ 控制蛋白尿,将患者蛋白尿长期控制在0.5g/24hr以下;⑤ 对各种并发症如贫血、感染、肾性骨病等的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卡托普利、缬沙坦等药物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有其独到之处。
  两种药物降压效果明确,不干扰肾脏物质代谢,可扩张肾动脉以减低高滤过和减轻蛋白尿, 同时具有抗氧化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损害作用。
  如果患者未能在早中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病情进展至尿毒症期(GFR<10ml/min),出现尿毒症期表现时,单纯药物干预无法有效缓解症状,需进行透析治疗。
  透析治疗主要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可部分代替肾脏的排泄功能,可持续清除血液中毒素和大分子溶质,减轻肾脏负担,减轻尿毒症症状,稳定病情,有效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进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
  但不得不说的是,透析治疗仅能部分代替肾脏功能,而无法替代其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异体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手段,可使患者达到或基本达到完全康复,但由于供体不足、疗效不确切、移植后排斥反应及后续并发症较多等问题存在,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肾移植的疗效已显著改善,移植后并发症风险逐步降低,在可预见的未来,肾移植将成为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康复的福音。
 
  本期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住院医师 郭云星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