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中考知分报志愿,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权威解读——中招报志愿老经验不再行得通

2016-04-06 作者:任洁 来源:

 
  从2016年起,中招录取填报志愿方式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考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呢?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据模拟考名次填报”“先签约了再说”这些“老经验”不再管用了。考生一定要注意,免得吃亏。
  多研读“中招大本”
  少按分排队
  关于志愿填报,按照以往的经验,初三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惯常的做法是依据模拟考的名次,再结合往年一些具体学校大致的分数段,来指导学生填报志愿。
  在考后报志愿的新录取方式下,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不能再算分,而是要引导学生家长认真研读“中招大本”,了解有多少未来的升学途径可以选择,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16个志愿和3个批次。 
  过去志愿的填报指导重点,是位次和怎么样填报层级,而现在则是“供给侧”,包括3个批次、16个志愿,有提前招生、有专项培养、有5+2贯通,有指标分配,有统筹一二三,还有统招。
  这在去年是个薄弱点,很多人根本没太关注过这个,很多升学的新通道学生都不知道。而今年,这些应该成为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讲解的重点。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可以这样说,真正压力最大、挑战最高的是初三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真正的主战场是家长会上的解读,而不是算分、排队,猜我报谁更合算。”
  多看知识变化点
  少算区分度
  通常,到了所谓百日冲刺的最后复习阶段,老师和家长都会给孩子安排一些试卷来做,有家长会买来近四五年的考卷;学校会依据一模、二模成绩排名,来指导填报志愿。但是市教委提醒,模拟考试模拟的是“题”,不是“分”,凭借过去的老经验可不行。
  现在,模拟考试不再是简单模拟出一个成绩,更多的是模拟试卷结构,知识点的覆盖度。老师和家长应特别关注这两年中考试题命题走向、变化的关键点。比如说理科试卷文字量加大了,英语、数学跟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了等等。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是复习这些关键点,各区一模、二模也是瞄准这些方面出题的,而不是照着以往“难度区分度怎么样”,模拟题没这个功能了。 
  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买教辅书,不能买那些四五年试题集了,要更多关注去年中考试卷和各区模拟题,以及今年各区出的模拟题,重点研究这些。
  尽可能多提高分数
  少听学校“承诺”
  社会上流传的“现在还有人在跟某些学校‘签约’‘搞承诺’”,市教委表示这些真没用了,最后都是严格按分来录取。去年中考后,本市已经开始公布每个分数段的人数,所以考后报志愿,有利于降低志愿落空风险。
  市教委支招:对考生来讲,关键是尽最大限度可能把分数提高,高一分就主动一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将来学生报志愿的时候跑不了偏。前面多少人,招生计划多少人,有了这个参考,学生报考基本上没问题。
  特别是在东城、西城、海淀“锁区”的背景下,在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指标扩大到50%背景下,学生填报志愿的目标应该非常明晰。“没那么多非分之想,别去做梦想这想那,依据自己的实力,本区就想本区的。”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考后填志愿”是给家长和校长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报足报全各批次志愿
  “死档”无缘学籍
  往年,“中考档案‘死档’后再托关系升学”的想法影响着一批家长,想钻空子的家长要求考生只填报一个志愿,一旦考生没有被录取,其档案就变成“死档”,然后家长运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托人办理借读、转学等事项,进入想报考的学校。去年的一些中考生至今没有获得学籍,只能在学校借读,原因是他们中考的档案变成“死档”。
  今后,中考档案“死档”的考生将不能获得学籍。市教委表示将把中考考试库中的录取结果作为学生建立学籍的唯一依据,要求各区和招生学校维护招生计划的严肃性,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变更招生方式,严格依照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备案后的新生名册为新生建立学籍,也就是说,一旦考生出现“死档”情况,将无法顺利升学。 
  2016年北京市中招分为提前招生录取、“名额分配”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个批次进行,每个考生最多可填报16个志愿。市教委强调,填报志愿时,教师、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考生,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报足报全各批次志愿,保底的志愿一定不能少。考试院中招办备案后的新生名册才是为新生建立学籍的唯一依据,“死档”后再托关系的升学之路已走入绝境。
  “考生一定要回避只报一个志愿的情况。”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合理化建议,辅导孩子把志愿报到足够接底儿为止,尽量避免出现“死档”。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被第一批志愿录取,即使被“名额分配”批次录取,也能升入本区的优质高中。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