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肉粉们准备出手了吗
2016-03-04
作者:杨琳琳
来源:
多肉植物馆馆长
朱微微
现在,养多肉植物已经在年轻人中非常火爆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在凛冽的寒冬中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肉粉”们已经摩拳擦掌地准备在春天大展身手。但是,“肉粉”必须认清残酷的现实,多肉植物虽然好养,但也是有讲究的,入坑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那么,到底如何种植多肉植物?种植多肉植物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就请多肉植物馆馆长朱微微给大家讲讲她养多肉植物的心得:
“多肉”爱适宜的阳光和温度
首先要说的就是阳光。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于多肉植物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养“多肉”的人都知道,每日的日光浴是多肉植物必不可少的功课,最好要保证每日两个小时晒太阳的时间。
晒太阳虽然好,但一定要把握度,尤其要小心温度,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温度那些事儿。
朱微微是在一次去南非出差的时候结识多肉植物的。去过多肉植物家乡的朱微微对温度有一个更感官的认识,就是南非气温不是太高,常年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因此朱微微提醒大家的是,冬天并不是对多肉植物伤害最大的季节,夏季的高温高湿才是多肉植物真正的挑战。
帝都的“肉粉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认为躲过了冬天就迎来了“多肉”的春天。当夏天的“烧烤”模式开启的时候,养肉的小伙伴一定要把“多肉”放在通风、凉爽,又能晒太阳的地方。
“多肉”根喜水叶怕水
下面就是浇水了。浇水,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很多刚入坑的“肉粉”们会很认真地按照书上的方法来浇水,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多肉“死伤”过半,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般大家通过查阅资料只是得到“多肉”习性的特征,大概了解到多肉植物喜欢多大的水量。对“肉粉”们真正有用的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环境,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只在别人的环境下适用,最多有参考价值,不能完全照搬。
其次,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浇水的方式。很多人喜欢用喷的形式给“多肉”浇水,其实“多肉”的根喜欢水,但多肉植物的茎、叶并不喜欢水。而且叶片上长时间存水也会增加病菌的危险。朱微微每次给多肉植物浇完水后,都会用吹风机把多肉植物吹干,或用纸巾把多肉植物上的水擦干。
帝都的“多肉”土壤配比
土壤是多肉植物的营养来源,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肉粉”的行家中,有用普通的花园土的,也有用价格高昂的进口土的,而用椰糠和蜂窝煤渣做土壤是比较经济实惠的选择。
朱微微以帝都的环境为例给“肉粉”提供了一个独家的配土秘方。“肉肉”的常规用土:泥炭30%、泥炭颗粒20%、蛭石(中或大)20%、鹿沼土10%、桐生沙10%、稻壳炭10%。“肉肉”宝宝的用土:泥炭50%、蛭石20%、鹿沼土(细)10%、桐生沙10%、稻壳炭10%。
“多肉”选盆有讲究
花盆的材质主要有陶盆和塑料盆,以及木盆。塑料盆是最不好的,透气性差。陶盆吸水性很好,水浇多了问题也不大,可以缓解浇水过多引起的负作用。
选盆的时候也有讲究,一定本着“宁小勿大,宁浅勿深”的原则。首先,宁小勿大。养过多肉植物的人都会发现:给“多肉”换了大盆之后,反而发现“多肉”不长了。真相只有一个:当盆小的时候,不利于多肉植物根的生长,“多肉”就会拼命长茎叶;当盆过大的时候,“多肉”就会拼命地长根,地上的植株就不怎么生长了。
其次,宁浅勿深。一般而言,多肉植物的根系不是十分发达,很多品种都只有须根。如果将一个浅根系的品种种在一个较深的盆中会不利于其生长。因为下部根系达不到的盆土会将水分保留很长时间,使盆土粘滞。土壤过多水分一时挥发蒸腾不了,容易导致腐烂。所以最好用半高比例或扁平盆。
以上就是朱微微这位深谙养肉之道的专家多年总结出的经验。最后,朱微微还提醒大家,每个家庭的环境都不一样,大家要找到自己与“多肉”的契合点。养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肉粉”们的细心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