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手机流量会偷跑
2016-02-23
作者:博雅
来源:
如今,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了,看新闻、刷微博、玩微信、联系工作等等,似乎是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而就在我们的生活被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不断改变的同时,有关“流量偷跑”的问题,又成为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你的手机流量有过‘偷跑’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近消费者有关流量问题的咨询不断出现,反映其手机单月流量出现异常情况,有的达到流量封顶费用。那么,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利益,防范超流量使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此,就如何了解使用规则、改善规范下载习惯等方面,中消协向大家做出相关提示,同时,也建议运营商要不断完善服务,优化套餐,化繁为简,给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
支招:
消费者关注用量规范下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无疑与每个手机用户都息息相关,也无怪乎用户对“偷跑流量”如此关心。那么,如何从自我做起防范手机病毒,保护自己的流量?中消协提醒大家请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详细咨询,弄清规则。运营商推出的各种流量套餐种类多,消费者应详细咨询所买套餐的限定总量、使用时段、收费标准以及相关买赠活动规则。需要注意的是,流量套餐有时包括“闲时流量”,即特殊时段内才可使用的流量,超过规定时段使用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各运营商规定的“闲时流量”时间段不同,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前务必询问清楚,以防后续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其次,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选装运营商官方APP或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流量监控软件,随时掌握流量使用状况。不可轻易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以防其中夹带手机病毒或恶意程序,造成流量“偷跑”或资费“偷增”,甚至危及个人信息安全。有的手机还可在设置中启用流量超出后自动断开移动数据网络的功能。尽管如此,消费者使用移动数据上网时,要减少使用时间和大流量使用操作,以免造成流量的浪费或超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手机软件在未连接Wi-Fi的情况下,后台运行和更新会产生一定流量。因此,消费者最好在Wi-Fi环境下更新软件,慎选软件“自动更新”。同时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如彻底关闭应用程序软件而非简单地按“Home”键退出程序,夜间尽量关闭数据流量或及时切换至Wi-Fi网络,防止不必要的流量损失。
建议:
运营商优化套餐降低资费
据记者了解,2015年10月1日,国内三大运营商推出当月流量不清零措施,受到消费者欢迎。但近期,中消协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其手机流量“偷跑”现象严重。那么,保护手机流量,除了自我增强防范意识,是否与运营商们也有关系?
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的投诉情况显示,2015年全年共受理信息通讯类投诉27340件,同比有所增加。其中消费者投诉套餐资费不明确、流量计算方式不透明、服务设置繁杂难懂、个人信息安全受威胁等问题仍然较多。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呼吁运营商能够优化套餐化繁为简,并建议进一步降低相关资费标准。
“此前运营商的流量不清零措施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月未使用完的流量只顺延一个月,到第三月仍会被清零。不少消费者对此产生疑惑,不清楚每月手机里到底有多少可用流量。”中消协建议,运营商一方面要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套餐用量通知服务,定期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提醒消费者,对于异常使用情况要及时提醒。要进一步畅通服务渠道,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流量监控软件、公众服务号、网上营业厅、客服电话等途径,随时准确查询套餐用量信息。
同时建议运营商能够优化套餐,化繁为简。目前,各大运营商资费套餐中有关流量费标准较多,使用时间、适用条件等情况差别较大。希望运营商进一步简化套餐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流程,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轻松使用。建议运营商进一步降低相关资费标准,延长流量使用时限,让广大消费者畅享移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