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腊八除了喝粥还有啥习俗

2016-01-15 作者:本报记者 盛丽 来源:

 
  开栏的话: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特意开设“民俗漫谈”栏目,邀请民俗方面的专家,为您介绍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
  周日就是“腊八节”了,提到这个传统节日,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腊八粥”。“腊八节”是怎么由来的?古代在这一天,还有哪些习俗?对于现在的人,“腊八节”中我们还要传承哪些文化?近日,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张勃。请她讲讲“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俗称“腊八”,因为时在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初八而得名。关于腊八节的起源,一般认为与佛教有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统治,便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苦行,最终在十二月八日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十二月八日作为成道日,深受佛教信众的重视。后来,随着佛教和世俗生活的融合,腊八节就成为大家共享的一个民俗节日了。
  不过,腊八节与我国上古时期就有的一个节日——腊日节应该也有一定的关系。腊日节是年终的祭祀性节日,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祖先、万物之神和五祀,但日期并没有固定到十二月八日,而是不同朝代依据“五德始终”原则来确定。腊日节一度热闹盛大。就是到了唐宋时期,宫廷中还十分重视腊日节。到时候,皇帝会赐给臣下澡豆、面药等物。宋代以后,腊日节逐渐衰落,而腊八节日益世俗化,影响扩大,人们就渐渐地只过腊八节,不过腊日节了。但腊八节的民俗活动中仍然可见一些腊日节习俗的影子。
  “腊八”这天喝腊八粥的习俗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盛行,直到现在人们还是保留、传承着这个习俗。
  除了喝腊八粥外,不同朝代,不同地方还有一些不同的腊八节风俗。比如明清以来,人们会在腊八这天进行藏冰的工作,亦有人特别讲究在腊八这天酿腊醋、做腊肉、泡腊八蒜等等,认为这天做的东西不仅可以经久不坏,而且味道鲜美。这是中国人注重时令和时间神圣性的重要表现。
  说到传统腊八节,人们不仅要传承其习俗,更要注重传承节俗精神。以腊八粥为例,民间习俗,喝腊八粥之前,先要敬神祀先,然后馈送邻里,最后全家共享。还有些地方特别注重学生端一碗腊八粥送给老师。其中包含的感恩自然与祖先、不忘师恩的情怀,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一些人家还会专门煮腊八粥让贫困者享用,这种关怀弱势群体的慈善思想和行为同样值得珍视和传承。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民俗专家、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 张勃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