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易诱发慢病旧疾 中医教授助您安稳过冬
2015-12-22
作者:李一然
来源:劳动午报
多食含铁食品
倡导早睡晚起
孙学东教授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事实证明,冬季注意调养身体,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为来年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
冬天应选食热量较高的御寒食品。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为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可以为机体提供热量。此外,人体缺铁也会使人觉得怕冷,这时可多吃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肝脏、瘦肉、黑木耳、黑芝麻、海参等。新鲜蔬菜与肉类掺杂起来吃则防寒的效果更好。
在药物方面,不同年龄的人补益的方式也不同。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等。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老年人身体虚弱,再加上身患多种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身体不适,则必须辨症进补。
《内经》里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由此可见,冬季当使神志伏匿,并情志舒畅而闭藏,以适天时闭藏之期。所以,冬季应倡导早睡晚起。
严寒易使人体机能紊乱
诱发疾病
在严寒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人体机能容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有旧有疾病或慢病患者,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时,就会诱发旧疾,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等。
其中,急性心梗是冠心病发展的最严重结果,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体力下降、难以形容的胸痛、咽部异物感、原因不明的牙痛、突发上腹部剧疼、严重胃烧灼感、脉搏细弱跳动无规律、瞬间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呼吸困难和神志恍惚等,即使无心绞痛,也很可能是急性心梗的先兆。
姚华介绍,有脑血管既往病史的患者,若近期出现(1)运动障碍。逐渐或突然感到上肢和手脚软弱无力,活动笨拙或不灵便;(2)感觉障碍。手脚或部分肢体突然麻木,冷、热、触等感觉迟钝或消失;(3)语言障碍。谈吐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4)视力障碍。出现短暂性视力模糊、偏盲或一过性失明;(5)共济失调。突发头晕、耳鸣、走路摇摆不稳;(6)精神状态改变。或沉默寡言,或急躁多语,或嗜睡,或一过性意识丧失;(7)突发剧烈头痛。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
对于那些原有肺部疾病,逐渐或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口唇、指甲、耳廓发紫,同时伴头胀、精神不易集中、智力减退、夜间失眠、白天嗜睡、烦躁不安和肢体无意识动作等,这是旧病复发的信号。
蒙头睡觉饮酒御寒
均有害无益
冬季,有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正确的。
蒙头睡觉。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上暖和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
饮酒御寒。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皮肤发痒用手抓。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搔, 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
冬至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俗语说:“数九寒天”,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此节气过后,气温往往会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市民应该如何顺利、健康地度过冬季?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隆福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孙学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姚华,请两位教授从饮食起居、易发疾病和不良习惯三个方面,告诉大家冬季如何正确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