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服药饮水大有讲究

2014-11-14 作者:李一然 来源:劳动午报

本期专家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药剂科主任 林红
  治疗疾病,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疗效,简单的回答就是正确服用药物。然而一份调查资料却显示,有45%的患者存在着服药方式不正确的情况,影响了疗效。正确服用药物,除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剂量之外,患者在服药时,尤其应该注意服药时的饮水问题。如服药时水的温度、哪类药物不能用热水送服、服哪类药物时应多饮水等等。
  针对患者服药饮水应注意哪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市和平里医院药剂科主任林红。
  林红指出,患者服药自然离不开饮水,有的药物在其外包装盒上印有“温白开水服药”的字样。那么温度多少的白开水属于温白开水呢?在《中国药典》中有关于水的温度的表述,温水:40-50度, 热水:70-80度。
  三类药物不能用热水送服 
  一、助消化类药物,如多酶片、酵母片、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剂等,不能用热水送服。
  二、维生素C,不能热水送服。因为其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
  三、止咳糖浆类不能用热水送服。因为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粘膜稠度,不能生成保护性薄膜。
  患感冒不宜用凉水服药
  一、感冒时肠胃内热,喝凉水会引起肠胃刺激,造成肠胃骤缩,肠胃感冒或者粘膜受损。
  二、颗粒剂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使颗粒溶化,水温太高,宜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建议用温热的水冲服。
  服药饮水要适量
  一、服用时要多饮水的药物
  服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时多饮水,能有效保护肾脏, 由于该类药物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多饮水有助于机体大量排尿以排泄体内药物的代谢产物;补充水分,防止虚脱。
  服用退热药会使患者大量出汗,多饮水可使体内水分得到及时补充而避免引起虚脱,并且可防止体内水盐代谢紊乱;减少刺激,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布洛芬等多为有机酸,停留于食管局部溶化后,腐蚀食管粘膜引起食管损伤;服药时多饮水可避免食管损伤。
  服用茶碱类药物时多饮水,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具有利尿作用,因此容易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等不良反应,要多喝白开水以减轻不良反应;哮喘患者又往往同时伴有血容量低,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多喝白开水。
  磺胺类抗菌药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等在尿液中溶解度低,易引起结晶尿,导致肾脏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少尿、尿痛甚至尿毒症,因此服用时应大量饮水,成人每日保持尿量至少在1200ml以上,可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等在服用过程中若患者的尿PH值在7以上时易发生结晶尿,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除应避免应用碱化剂外,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尿量在1200ml以上;盐酸四环素,米诺环素等对消化道的刺激性较大,服药时应饮用足量水,以免药物滞留食管导致食管溃疡,同时还可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
服药时多饮水(200~300ml)的一日饮水量,应保证2~3L,以保持尿量在1200ml以上。
  二、服用时要少饮水的药物
  复方龙胆酊及小剂量的大黄运用其苦味,经过舌头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致使胃液分泌来促进消化,改善食欲,故不宜多饮水,以免冲淡苦味而降低药效。
  三、服药时不需饮水的药物
  舌下含服药物如各类口含片、丸。如速效救心丸,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不经肝脏代谢就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因此含服过程中切忌不能饮水,否则会大大降低药效,达不到急救的作用。
  四、用饮料服药不妥
  碳酸饮料、咖啡、茶水等因各自含有不同的物质,用其服用药物,会对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因此医生不主张用茶水或饮料服药。如酸性饮料会导致磺胺类药物溶解度降低,形成尿路结晶,影响患者健康。咖啡、茶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如果用其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镇咳药、贝母、酸枣仁等,会造成药性冲突,影响疗效,增加副作用。
  须忌酒的几类药物
  第一类:头孢菌素 、痢特灵、氯霉素、呋喃妥因、  甲硝唑等抗菌药物;
  第二类:镇静催眠类药物;
  第三类:解热镇痛剂类,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
  第四类:利血平、抗癌剂、异烟肿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建议:应用药物期间至用药后一周不能饮酒、应用含酒精的药品或用酒精进行皮肤擦洗降温,甚至不能食用酒芯糖,尤其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