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谨慎对待上门推销

2014-08-29 作者:博雅 来源:劳动午报

“因为听信上门推销,我一下子买了180瓶清洁剂,花了近9000元,现在连人都找不到了。”近日,家住西城区的谭女士向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称其被骗了。

  原来,8月3日,有人敲谭女士家门,开门一看,是个穿着整齐的女青年,自称是厂家直销多功能清洁剂,说着就拿出一个瓶子和海绵,在谭女士家中的墙面和地板上做起演示,而且擦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她对谭女士称,这款清洁剂是公司新产品,不光能擦油烟机,沙发、瓷砖、地板都管用。而且说,清洗剂零售价是69元,整件买50元一瓶。买得多还能赠送全房间的清洁服务,厂家可以上门用价值百万元的德国机器,给谭女士家做清洁。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谭女士在不停的劝说中,购买了三箱180瓶的产品,花费近9000余元,经营者也承诺相应赠送12次上门免费清洁。

  为了让谭女士打消疑虑,女青年还郑重地给她留下售后服务联系人李某的电话,并且承诺,上门清洁时,如果发现洗涤剂过期了还可以现场更换。等女青年走后,谭女士感觉不对劲儿,拨打留下的售后服务李某的手机,发现已关机。拨打400的热线,接线人员也不告诉其企业真实的名称地址,更别提什么上门服务了。

  为此,北京市消协提醒市民,上门推销有陷阱,购买商品一定要谨慎。首先,对于上门推销的商品,要谨慎选择,认真核对上门推销人员的身份,必要时要其出示相应的身份证明,提供企业的真实名称及地址,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对于身份不明上门进行推销或提供“免费服务”的,应拒绝其进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对于上门推销的商品,要检查商品是否具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必要时拨打厂家的服务热线核实产品的真实性、价格等相关信息。消费者既使对推销的商品有购买需求,也要保持一份理性与清醒,适量购买,最好是少量购买,先行试用,不要盲目听信推销人员的口头承诺,一旦出现问题,也使损失降至最低。而且,如需要购买上门推销的产品,在确认其身份后妥善保留相应的购物凭证和服务单据,作为出现纠纷后维权的证据。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