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的方法有很多讲究,科学地服药能提高疗效,否则,不仅会降低疗效,还可能发生不良后果。
有些药物要饭前(空腹)服。饭前因胃内空虚,服下的药物便于充分吸收,从而能提高疗效。故凡对胃无刺激性的药物,原则上均应饭前服。
有些药物要饭后服。一些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制剂、保泰松、消炎痛、红霉素、强力霉素、白霉素、甲矾霉素和水化氯醛等应饭后服。这类药物若饭前服,会发生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胃痛等胃肠道反应,有的还可引起胃出血。
有些药物要整片整粒服。凡制成胶囊或糖衣的药物,多属味苦难服者,最好整片整粒服用。另外,需要在肠内溶解的药物,如胰酶片、多酶片等,为防止被胃液破坏,也需整片服。
有些药物宜咬碎服。对胃黏膜有较强刺激的药物咬碎服易溶解、吸收,如整片服,药物可能附在胃壁上,会损伤胃黏膜。
服药要采取站姿或坐姿。因这种姿势药物易顺利进人胃内。如卧床(卧姿)服药,药物易在食管黏膜上粘附滞留,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也会影响药物及时发挥疗效。
不能用茶水服药。茶水中含大量鞣酸,可和某些药物中的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影响药物吸收,使药物不能发挥作用。也不能干服或用唾液吞服,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有些药物要定时定点服用。这是为了保持血中药物有一定浓度,使药力在24小时内持续发挥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疗效。如磺胺类药物和某些抗生素等,一般要每日分3至4次服,每次服药时间要固定。
有些药物不宜酒后服。酒中含酒精(乙醇),它会与一些药物起作用引起不良反应,并影响药物疗效。饮酒后不宜服用的药物有:镇静剂、降糖灵、抗过敏药、阿司匹林、抗凝血药、抗癫痫药、降压药和利尿药等。
有些药物服后要多饮水。由于老年人胃液分泌减少,胶囊装的药物进入胃后只软化不易溶解,易粘附于胃壁上,使胶囊靠胃壁的一侧破裂,药物溢出集中于胃的某一局部,不能均匀散开,这不仅降低疗效,还会刺激损伤胃壁。所以,老年人服胶囊装的药物时要多饮水,使胶囊很快溶解,便于充分发挥药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