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在饮食里重拾爱与关怀——读蔡颖卿《回到餐桌,回到生活》

2018-09-28 作者:□邓勤 来源:

 
  儿时物资匮乏,吃什么东西都是香喷喷的。为让我们健康成长,父亲总是想方设法给我们做好吃的。我永远记得,父亲在家里的八仙桌上做手擀面的场景。
  兄弟仨围着父亲,看着他把一堆白花花的面粉,加进温水反复搅拌、揉按后,就变成一堆柔软的面团。父亲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再把面皮折叠起来,用菜刀切成手指宽的面条,然后放到锅里去煮。一碗手擀面的诞生,从和面到切条,起码要耽搁两个小时。那两小时,让我们知道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却能烹饪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来。
  台湾生活美学家蔡颖卿认为,启动厨房魅力的永远是人——人无拘的心与万能的手。因此设备再简单的厨房剧场,也会因为上戏的人认真投入而发光变暖。蔡颖卿将厨房看成剧场,而做菜是一种表演,但观众不一定是别人。如果你把自己也当成重要的观众,珍惜每一次做菜的机会,享受每一段从思考到完成的过程。你就会了解,为什么蔡颖卿会把它说是一种“表演艺术”。
  说话之道看蔡康永,生活之道品蔡颖卿。蔡颖卿的所有作品传达的都是借由双手用心经营生活的理念,学习做一个懂得珍惜物、用、情、感的生活者。我们不能失去生活中的每一项平衡,也不能失落在物质丰裕的表象中。蔡颖卿告诫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感悟爱,并将爱返还给生活。蔡颖卿最新出版的《回到餐桌,回到生活》不只是一本实用的厨事工具书,更传递延续了她对生活的表达:从爱出发,用心做事。从概念的讨论到练习的落实,蔡颖卿通过厨事的分享来印证她对生活的信念。一餐一饭中深藏着我们对生活真挚的爱意,也蕴含了我们安于日常的不凡力量。
本书包括概念篇、实作篇两部分。概念篇中,蔡颖卿谈到食材的切理、关于烹饪的5个动词、掌握调味等烹饪之道。以厨房中的粉为例,粉即芡粉,作者认为勾芡最忌讳芡粉聚结成粒地出现在菜中,这是温度使粉不均匀地凝固,只要调整火力与搅拌动作,就可以把芡勾好。实作篇中,作者图文并茂讲解了主食、蛋、猪肉、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食材的代表性菜品,有材料、做法和注意事项,相信读者看后不仅会勾起食欲,还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厨房,来一番如法炮制,从而在饮食里体会时间、火候、刀功与经验的力量。
亲手照料的美食,有着隐而不彰的美好。我们在给亲人烹饪美食时,也许还能收获亲情和感动,这是烹饪的最大价值所在吧!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