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有百转千回——读汪曾祺《欢喜在人间》
2018-07-06
作者:□彭忠富
来源:
不管处于哪个时代,生容易,活着才难,特别是对于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男女来说。在他们的身上,孕育着国人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他们卑微如尘埃,然而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存在,才最终汇聚成华夏文明的汪洋大海。
一些作家将身子匍匐在土地上,书写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事实证明,那些以小人物作为写作题材的作品往往会经历岁月的洗礼而成为经典。因为在这些作品里,能够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
作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擅长短篇小说创作的汪曾祺给我们塑造了大量的小人物,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譬如《鸡鸭名家》中的余老五和陆长庚,《岁寒三友》中的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受戒》中的小和尚明海和村姑小英子等。在波澜不惊的细腻描绘中,汪曾祺的小说使你感受到生活的百转千回和人性的冷暖。汪曾祺自述其小说创作有云:“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汪曾祺的小说之所以耐读,就在于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
《欢喜在人间》这部短篇小说集原名《茱萸集》,是汪曾祺1988年应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邀约,亲自编选的。有媒体赞其“全书依序编年,具有多样的情节结构,及其散文之抒情笔调,允为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定本”。也即是说,我们通过阅读本书,即可窥见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全貌。其中《受戒》被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大淖记事》1981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部短篇小说集选录了《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受戒》等28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尽管篇幅不一,知名度各异,创作时期也不相同,但是却都反映出了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共性,那就是为小人物立传。
譬如《虐猫》中,作者塑造了四个孩子李小斌、顾小勤、张小涌、徐小进。他们从小一块长大,在一个幼儿园,又读一个小学,都是三年级。所不同的是,李小斌父亲是走资派,其余三个孩子是造反派。四个孩子喜欢虐猫,想尽各种办法让猫遭受痛苦。当李小斌的父亲跳楼自杀后,四个孩子再也不愿意虐猫了。这篇小说篇幅很短,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特殊年代成人世界的残酷,尊重生命应该成为我们的普遍信仰。因为尊重生命,我们才配得上“人”这个高贵的称呼。
再如《鉴赏家》中,作者谈到卖果子的叶三和大画家季匋民之间惺惺相惜。他们尽管地位悬殊,但却互为知音。因为叶三不仅是个水果行家,而且对于季匋民的画作能够用一句话说出好在哪里,同时敢于当面批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季匋民的画作很值钱,叶三本可将季匋民送其画作拿去卖钱。但是他却立下遗嘱,要求儿子们将这些画作放在棺材里,跟其一起埋葬。而儿子们则无条件地照办。在汪曾祺不紧不慢的叙述中,季匋民虚怀若谷的风采,叶三父子襟怀坦荡的气节,让人叹为观止。
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复杂时,存留心中的欢喜,永远保留生命中那份纯真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