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孔钻头的匠心
2017-08-18
作者:
来源:
于德深 文/图
深孔钻“头”,这是工友对唐玉涛的美称。唐玉涛与深孔钻有着不解之缘,从进厂的那天起他就在深孔钻上跟着师傅学习。他的数学成绩好,学习数控机床有根基,师傅一点就破,只两个月时间他就能独立操作了,而且不出废品。
30岁那年,他听说外地工资高,只要技术好每月工资不少于5000元,于是他活了心,领着妻子一家三口去了南方一干就是20年。这20年他安了家,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生活得十分惬意。就在他想继续发展的时候,老厂请他回家。原来老厂与外地签了加工一批圆柱钢深孔的订单,而加工深孔必须用数控机床的深孔钻,可摆弄这台数控机床深孔钻的人正是唐玉涛。唐玉涛接到这个请求,想: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老厂人,老厂是自己的根,从蹒跚走路到学有所成离不开老厂的工友。如今老厂生产有了困难理该回去,可回去工资得每月减少2000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义无反顾回到老厂。
到家的第二天他就走到厂里熟悉工作流程,穿上工作服开始工作。深孔加工难度很大,由于原件淬火不好,中间有硬结,就像一根木头多处有结子一样,刀上去就打根本无法钻。他反复琢磨如果按照加工的角度要求25度这活没法干,只有调整刀的角度并且看着进刀的情况随时调整才能进行深孔加工。
唐玉涛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把刀的角度由原来25度角调到30度角、35度角,他人不离机台、目不转睛地盯着进刀,后背的汗水湿了干、干了湿,“长”出片片的盐碱花。就这样,他每天从早上5时到晚上5时,一直工作在深孔钻的机台上,只有中午的一个小时吃饭时间他能趁机打个盹儿。
其实唐玉涛克服了许多困难。妻子是多年的“老糖病”,每天都是他给打胰岛素。家务活自然也都落在了他身上。他每天4点就起床做早点、家务,安排妻子吃饭,一切收拾好了立马上班。晚上下班又是一阵忙活。如今5年过去了,唐玉涛在深孔钻的岗位上为厂里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合同订单,赢得客户赞誉,也得到了工友们的美誉:“深孔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