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的“变形金刚”
2017-03-24
作者:
来源:
刘赫
在徒弟们的眼里,他是对工作要求严格、生活中充满慈爱的“刘师傅”;在同事们的眼里,他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孺子牛”;在家人的眼里,他是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在领导的眼里,他是能力出众、执行力强的“千里马”。
大家常常笑称他在工作、生活中角色如电影里的“变形金刚”,但在心里却深深地了解,他对工作满腔的热情、旺盛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始终不会变。他,就是燕山石化优秀共产党员、化工一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刘勇。
2012年3月,化工七厂乙丙橡胶中试装置首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公司上下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对工作质量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刘勇他们的任务格外艰巨。
在开车初期,刘勇在没有任何范本的情况下,凭借着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设备经验,解决了多项乙丙前系统机泵、密封油站等处出现的问题,确保了他所负责工作的质量标准,为化工七厂圆满完成开车任务贡献了力量。
化工三班横班书记王志军每每说起刘师傅,便会竖起大拇指:“这刘师傅啊,永远和新入厂的职工似的,对工作激情满溢,干劲十足。不过,他这样的劲头也着实感染带动了周围的同事,跟他在一起工作,不觉得累。”
现在,大家都知道刘勇在装置开车时“很牛”,平日里,大家也都很愿意向他请教,无论谁问及他在装置开车过程中“啃硬骨头”的“法宝”,他一定会告诉大家,要坚持“四勤”,即:“眼勤”——在现场勤观察,无论是装置结构还是仪表显示,凡是目之所及,都要留心总结规律、耐心揣摩,任何特殊现象都不放过;“嘴勤”——遇到看不懂、弄不清的问题,要虚心地向技术人员请教,直到弄懂、弄透为止;“手勤”——好脑子比不过烂笔头,要把新装置内部结构、关键机泵和流程都在纸上呈现出来,对照有关资料认真分析、解读,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前期所学;“腿勤”——要积极无条件配合装置开车需求,做到哪里需要去哪里。
刘勇的优秀,不仅仅表现在他的日常工作中,更表现在他遇见“特殊情况”的时候,所展示出来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2014年年初的一个夜班,刘勇如往常一样,正在认真进行日常巡检。当他经过乙丙橡胶中试装置时,一股刺鼻的气味使经验丰富的他立刻警觉起来。随即,他开始在附近区域进行仔细检查。
果然,当他检查到装置V-307罐底时,发现平台上有液体流下,并有白霜生成,他当即做出了装置有泄漏的初步判断。再经过仔细观察,原来是V-307罐体玻璃板液位计破裂,己烷和丙烯已经流出。
发现这一情况后,刘勇立即紧急关闭玻璃板液位计上下手阀,并以最快的速度先后通知了厂调度及设备人员,对破损的液位计进行更换。刘勇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反应迅速、信息准确、操作到位,从而有效避免了一次因物料泄漏导致的生产事故。
事后,化工七厂安全总监赞叹道:“在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刘勇把党员的先进性贯穿于日常工作和风险管理之中,确保了装置的安全稳定生产。”
2016年,化工一厂MTO装置改MTA装置,刘勇被选拔为班长,投入到MTA装置的改造战役中,继续为化工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是对刘勇工作态度的最好总结,他用一言一行诠释着自己对普通职业的爱与承诺,也因此收获了包括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者称号在内的多项荣誉。
也许,他自己的话最能表明他的心迹:“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束阳光,大家的力量合起来就是整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