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做好健康守护神
2017-02-24
作者:
来源:
孙飞
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经有过失落和迷茫,以前从大学到研究生,学习和关注的重点都在于各种少见的、危重的病例,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水平提升,才是一名真正的医生。对于各种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管理,也只是注意一下处理的原则和方向。
可是,现实的工作却是天天和一群老年人唠叨怎样吃饭、如何活动、什么时候吃药,得不厌其烦地叮嘱这个那个的注意事项,而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却因为种种条件限制,很多时候都没办法做到。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怎样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哪里。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国家政策的调整及对于自己工作内容的进一步思考,我认识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能只是想着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拉回来才是医生,我们能让健康人不得病,让病人更大程度地回归社会和正常的生活中,而不是只能躺在病床上,谁又能否认我们的工作价值。
这些年来也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认识了不少难忘的人,更经历了居民对于我们从不信任,觉得我们只是开药的,没什么本事,到逐渐“有问题先来小医院,有必要再去大医院”、“你们在本领上不比大医院差,细心和耐心上比他们还要强”,从单纯的医患关系到类似于朋友、亲人一样的关系,回头想来,感慨良多。
佀阿姨是我们社区的一个老病号了,70多岁,血压高,心脏也不太好,但是有点固执。平时不愿意到医院看病,自己在药店买药。她经常和别人说:“我就是血压有点高,也没有哪儿难受,不耽误吃饭睡觉什么的,没事儿,没必要去医院看,到医院就这个检查那个检查的,没病也给查出病来,我一个外地人,看病检查都要自己花钱的,那么贵……”
有一天,我按时打电话给她随访时,她儿子急切地说:“孙大夫啊?我妈今天特别不舒服,早上就起不来了,一直说心口疼,活动一下就难受得更厉害了,让她去医院检查也不愿意,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浮现出了“心梗”这个可怕的词。“躺着不要动,我马上就到。”
我拎起出诊箱和心电图机,喊了一个护士就跑,几分钟后跑到了她家。走进这个有些简陋而狭小的屋子,昏暗的灯光下,佀阿姨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满头大汗。我紧走两步到床前:“阿姨,不要急,我来给您看看,什么时候开始难受的?怎么难受啊……”一边问,一边拿出听诊器、血压计查体,让护士抓紧时间做心电图。很快,心电图做出来了,果然,显示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我立即让护士给嚼服了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并且开通了静脉通路。又通过医院联系了华信医院医务科,开通了上级医院的转诊绿色通道,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很快,急救车闪着警灯呼啸而来,交接了病患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佀阿姨身体恢复了以后,她儿子坚持要请吃饭,“虽然我们没什么钱,但一定要表示一下感激之情。”我笑笑说:“心意我们领了,还是多给阿姨补充一下营养吧,不说您家庭条件不是很宽裕,我们也是有纪律的,不能接受您的一针一线呀。阿姨现在虽然能出院了,可还是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如果再有难受,千万不要耽误了,要及时去看啊!”
从此佀阿姨成了我们门诊的常客,按时来复查取药。而她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好,家住5楼还能一口气自己上楼下楼的买菜、遛弯,不仅能生活自理,没有给家里增加负担,还能帮着做家务,好像完全回到了没有得病时的状态。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学最大的价值应该不只是治疗疾病,而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安慰和帮助病人。这,是对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很好的诠释。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这些医务工作者,幸运的从事了这项有机会一辈子做好事的工作,就看我们能否不忘初心,能否锲而不舍的把心中的信念转化为做好服务的动力,能否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始终保持一份待人的热诚和激情。
我们社区医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重,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做好居民健康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