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大城小匠

2017-02-06 作者: 来源:

 
  杨晶晶
  最近重温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再次被片中八位主人公精湛的技术与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非凡成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匠心精神的普通劳动者。
  小陈师傅是一名修鞋匠,我刚到北京读书的时候,就在学校的论坛中看到有关他的文章,大致意思是,小陈师傅十几年如一日在学校门口修鞋,由于手艺好,每天找他修鞋的人络绎不绝,经常会排起长队。很多人甚至不惜穿过大半个北京城来找他修鞋。
  为了一探究竟,我也慕名来到小陈师傅的修鞋摊,果然,队伍已经排得老长。我悄悄走到修鞋摊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因长期日晒而黝黑的脸,两颊已有岁月雕刻的痕迹。单从面容上讲,看不出小陈师傅有什么异人之处,但接下来,他用自己的手艺生动地诠释了那句网络流行语:高手在民间。他当时正在修一双高跟鞋, 鞋子本身并没什么太大的破损,只是表面有几处磕碰形成的磨损,与其说修理,倒不如称之为修复。只见他时而像画家一样调色涂抹,时而像雕刻师一样精雕细琢,转眼间,原本伤痕累累的鞋子就在他手中焕然一新。
  后来,我也成为修鞋摊的常客,鞋子穿旧了拿来修,有时候新鞋不太合脚也拿来修,经过小陈师傅的二次加工,鞋子总会比之前穿着更舒服。有一次在跟小陈师傅聊天的时候,我半开玩笑地说:“小陈师傅,您这手艺修鞋可惜了,完全可以去奢侈品修复店做技师,挣钱肯定比这多,也不用风吹日晒。”小陈师傅听了之后呵呵一笑:“那你们到时候找谁修鞋去?”正说着,又有人来修鞋,他让来人把鞋脱下来,把鞋子底朝天扣放在修鞋工具上,钉子一放,锤子一敲,一眨眼的功夫,鞋子就修好了。看着来人远去,小陈师傅乐呵呵地对我说:“你看,就一颗钉子的事,扔了多可惜。现在很多人鞋子还没怎么穿就直接扔了,一般到我这修鞋的人对鞋子都有感情,旧了也舍不得扔,开个胶断个线,修修补补又两年。像那些鞋子美容店之类的,一般只修理、保养高档鞋子,普通鞋穿个线钉个掌什么的,还得找我们。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收个徒弟,把我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说完,小陈师傅拿起一只断底的运动鞋又忙碌起来。
  《辞海》解释:修鞋匠者,乃民间专门修补破损之鞋的艺人也。他们以修鞋为生计,常在街头巷口摆摊,飞针走线、缝补钉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修鞋匠的生意却日渐萎缩,大多数修鞋匠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小陈师傅是新生代修鞋匠的代表,他们传承着老一辈修鞋匠人的执着信念,坐在街头、巷口的角落,默默地守护着这门传统手艺,并且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他们的工作平淡无奇,却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他们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用自己的专注与坚持,铸就大城小匠。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