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甸庙会回想
2017-02-03
作者:
来源:
史占清 文/图
老北京人过春节讲究逛庙会,大人和孩子都喜欢逛庙会,过春节要是不到庙会逛逛好像就缺少了点儿年味儿。
大人逛庙会冲着“祈福”,福禄寿是咱老百姓家家都期盼的,走福桥、进禄门、捧寿桃,求的就是一年中全家人平平安安、财源不断、事事如愿。孩子逛庙会图的是个热闹,吃的、玩的、看的一应俱全。这个时候,家长舍得掏钱,看一场拉洋片、买一串糖葫芦、喝一碗面茶,买来的就是孩子和大人的好心情。
老北京最有名气的当属厂甸庙会,厂甸庙会号称中国四大庙会之一。每年春节正月初一,南新华街的厂甸庙会鸣锣开张,从虎坊桥路口到和平门路口,满街筒子全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人山人海。
老百姓之所以喜欢逛厂甸庙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甸庙会当时是开放式的,不用买门票。而庙会上吃喝玩乐大大小小的摊位包括舞台,也是以民俗为主,比如抽尜尜、抖空竹、推铁环、放风筝,这些玩意小孩们都爱玩,但正规的商店里很少能买到这些。所以厂甸庙会让老百姓特别留恋,给老北京人特别是现在年逾花甲的老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逛厂甸庙会,捏个面人、买个陀螺、吃着棉花糖,听着风车哗哗的声响,童年的乐趣全在其中了,那时候的孩子容易满足。
可惜厂甸庙会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停办了,这一停就是37年。也许是迎合京城人的怀旧情结,也是为了丰富老百姓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到了2001年,北京市政府又恢复了厂甸庙会,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这一次厂甸庙会的重张,把这个京味最浓的庙会推向了高潮,并且在2006年还经国务院批准将厂甸庙会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几年,为了北京的交通不受影响,也是从老百姓安全的角度考虑,厂甸庙会搬进了陶然亭公园,浓郁的京城民俗文化和陶然文化相融合,给京城百姓过春节带来了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