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留痕
2016-12-05
作者:
来源:
崔汉婕 文/图
我的姥爷是去年去世的,九十五岁的高龄让他的葬礼也变成了喜丧。
姥爷名叫鲁挺,出生于山西运城垣曲县,1936年参加革命,没几个月就火线入党,也算赶上红军的尾巴了。抗战结束,建国后姥爷担任八一体工大队队长。他在任职期间带领庄则栋等八一队一批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声名鹊起。还在当时积极有效地推进了我国的“乒乓外交”,退休时为军级干部。
我小时候最开始对姥爷的印象,是他如月牙般慈祥的双眸和那张凹凸不平且苍老的脸颊上早已隐藏不住的鱼鳞般皱纹,还有便是他右腮那处凹陷的伤疤。姥爷说那伤疤是他抗日战争打鬼子时落下的,子弹原本是奔着脑袋打过来的,多亏身旁战友及时向下按了他一下,子弹才侥幸贴着脸颊划了过去。
每每说到此处时,姥爷还总不忘加上一句:“要不是我的这位战友,我早就没命了,也就没你们了,他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啊。”这些话,姥爷说了一辈子,记了一辈子,直到他去世,都怀着对老战友深沉的感恩。
是姥爷让我们在懵懂无知的童年就认识了“感恩”这个词,并要我们记住应该感恩的人。后来,“感恩”这个词连同姥爷对我们其他方面的要求,都以家规家训的形式表达给了我们。由于姥爷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念私塾长大,他常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我们如何内观修身、传承家风、提高素养。
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姥爷就用毛笔字将家规家训写在宣纸上亲手交给我们每一个孙子辈的孩子,里面有“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自己薄技在手”、“莫贪杯,自惭形秽悔莫追”,还有“每日三省吾身”、“孩子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每到那天都要晨起给母亲磕个头”……
他希望我们能做到这些,为此,姥爷经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记得在姥爷腿脚还能动弹时,一次我陪他坐公交车,有人给姥爷让了个座位,姥爷谢过后没坐几站就起身让给了一个抱小孩的妇女,自己则在旁站着。当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姥爷总会让我先找自己的问题,就算不是自己的问题也要宽以待人。
记得大舅在上世纪90年代刚下海做生意时,姥爷在饭桌上曾当着全家人的面严肃地对他说道:“做生意一定要奉公守法,实实在在,产品必须保证质量,不能赚昧心钱。”他还时常告诫当医生的妈妈:“在行医生涯中要一心为病人看病,人得了病已是可怜,医生万不可收病人的红包和礼品。”
我能感受到这些话对我妈妈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妈妈几十年的行医生涯里,真的从没收过病人任何礼金,切实做到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
虽然姥爷去世了,但他所树立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和家规家训却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并会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