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 挂
2016-08-26
作者:
来源:
冯天军 文/图
单位附近的一条街上,有一个卖豆腐的老人,他做的豆腐结实,水分少,而且是典型的卤水豆腐,很符合北方人的口味。因为我喜欢吃豆腐,于是,隔三差五来买豆腐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老人60多岁的年纪,一脸的沧桑,但很和蔼很热情,老远就和你打招呼,仿佛是老相识一样。老人很宽厚,每次割豆腐,按照买者报的数,刀法不是那么准,多出一两二两的,也就搭上了。我曾经问过老人:“做豆腐是小本生意,这样做买卖不折本吗?”他却说:“自己种的豆子,薄利多销嘛!”说着就爽朗地笑了。的确,我发现老人这种大度的经营方式换回了不少的“回头客”,日久天长,他的豆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一天做多少卖多少。他的豆腐成了这条街上的一个品牌。
有时候,他的生意不忙,我便坐下来和他闲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人生繁琐,我们聊得很投机。有段时间,我因为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上班,也没有再吃到他的豆腐。病愈之后,记得我上班的第一天,当我骑着摩托车走到单位附近的这条街上时,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哎,爷儿们,过来坐坐!”这声音极其熟悉,我情不自禁地循声望去,是卖豆腐的老人微笑着向我打手势,我便停下摩托车,走到了老人的跟前。
老人急不可耐地问我:“这段时间干啥去了?怎么不见你的影子了?有什么事吗?”一连串的问号,足可以看出他这段时间没见到我的忧虑和担心。他说,他也打听过几个人,但都没人知道。我于是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老人听后,还不住地念叨,我说呢,我就怀疑你有事儿,不然,不会这么长时间不来这里了,接着又说,这就好,平安就好!语气里俨然是一位慈善的长辈对于儿女的牵挂和安慰。
我也顺便问了老人的一些生意情况,老人知道我上班时间紧,而且又是病愈之后的第一次上班,所以,一边交流着,一边麻利地切下一大块豆腐用塑料袋装了递给我,并且说,我没别的,这块豆腐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我推让不过,只好收下。
面对这样一位不沾亲不带故的老人,面对萍水相逢的牵挂,我的心情一下子复杂极了,除了感激,更多的是幸福,我真得没有想到,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一个人在默默地挂念着自己。
自那以后,我不光是买豆腐的时候来老人这里,只要有空我就过来帮老人招呼生意,有时候单位派我出差,即使三五天的时间,我也提前和他打个招呼,免却他的挂念,因为在这条街上有一位老人的心里装着一个大大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