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小吃摊
2016-07-01
作者:
来源:
丁金香 文/图
小时候爱看书,四年级时半知不解地看完了《红楼梦》,或许受了林黛玉的影响,心思也比寻常孩子重了点。我一直不太明白外婆是大家闺秀,怎么会下嫁给老实巴交的外公。先是随军四处奔波,后是下放农村,接受劳动改造整整二十年。直到1979年落实政策,经过老首长的亲自过问外公才得以平反。
外公成了离退休干部,军区特派代表在金湖县城给外公购买了四间屋的地皮,我们一家人紧跟着转了定量户口。1982年,外公也就二十多元的退休金,四个姨娘、舅舅要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外婆在饭店做过服务员,在食堂做过饭,面粉厂包过面。吃苦也就罢了,关键是挣的钱仍然不够一家开支。
后来外婆找朋友托关系,在车站门口支了个摊,做起了小吃生意。赶车的图个经济实惠,那时候的小吃无非是稀饭、咸鸭蛋、烙饼、凉粉之类的。外婆在乡下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由于外婆的手艺好,童叟无欺,小吃摊的生意格外红火。每逢周末,我会带上课外书去外婆的小吃摊帮忙,当然帮忙是假,蹭吃蹭喝才是真。
县委征集县城几十年变迁的旧照片,在众多照片中我找到了这一张。我把照片拿给外婆看,外婆拿着照片陷入了沉思。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外婆的祖上在朝做过三品官,到了太公这一辈,家里仍然广积田产,可以说是家大业大。
外婆从小就上私塾,知书识理,无奈摊上了地主成分。文化大革命期间,太公为了子女不受牵连,上吊自杀。外婆因家庭变故才嫁给了贫苦出身的军人外公。
我问外婆可曾有过遗憾?外婆淡淡一笑:吃苦受罪都是我自己选择的路,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珍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