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抗洪往事

2016-03-25 作者: 来源:

  殷之书 文/图
  1957年夏,哈尔滨遭遇了有水文纪录以来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天上乌云滚滚,瓢泼大雨;地上江水溅溅,水位日高!不几日就突破了警戒水位并还在不断上涨。
  哈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军民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保卫哈市的抗洪斗争。
  1957年8月29日,我随防汛指挥部的同志们第一批走上了堤防。一到江堤上,我就立刻巡查了部分地段,查勘了堤防的土质和断面形态,了解了水情变化。我把防汛技术指导组的成员分成四个小组,白天指导抢险和巡险,或帮助别段抢险。没有抢险任务时,指导队伍去加强薄弱地段的施工;晚上则整夜轮流巡堤,查验堤身、堤后有无险情出现,不能疏漏。
  那时没有电话,各段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报告。一天,马家沟口外江堤有着四个险口,七八级大风掀起了巨浪,脱坡的地段达300多米,随时有决口的危险。一日之间,五次抢险。情况非常危急。随着水位不断上涨,脱坡、裂缝、渗水以及管涌等险情不断出现,绝大部分堤身急待加宽加固,任务非常繁重。
  我们根据哈军工院党委和哈尔滨市防汛办的指示,和地方水利专家就各个险段的具体情况,或构筑月堤,或打桩抛石,或开沟导渗,使得不同的险情,都得到了正确的处理,及时防止险情的发展,保障堤防的安全。
  在防汛的二十多天里,我不但负责组织技术力量,日以继夜地掌握和指导全面的施工、抢险,还要协同防汛指挥部提出人力调配、器材供应的方案。在紧要关头,连续工作48小时不合眼,冒着风雨,泥里水里,东奔西走,指导抢险。有时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工地上打个盹。从8月30日起到9月17日止,我们哈军工排除了两处特大险情、八处较大险情。保证了人在堤在、万无一失。
  三百多万人次日以继夜,奋战24天,排除万难,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这场保卫战的任务。
  防汛结束后,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荣立了一等功并被授予哈市防汛模范。市委书记兼市长吕其恩和防汛总指挥部称我为:治水之神,军工大禹。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为人民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同志们的支持,我将一事无成。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