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手足之情

2016-03-18 作者: 来源:


  周耀明 文/图
  这两张照片,一张是二弟参军之前,我与他在家乡的竹丛边照的;一张是他参军后到北京看望我,在三里屯带我儿子照的。屈指算来,距今已有数十年时光了。
  1971年1月,二弟应征入伍,他们在带兵干部率领下,来到广西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当时,美越战争烽火连天,此处是我支援越南人民的前哨阵地。只见各种车辆装载着军用物资,急急运往越南战场,弥漫着一片战斗气氛。
  新兵们下车后,就地参加新兵集训,接着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二弟被派到高炮部队汽车连,执行战备运输任务。
  当时,我俩信函不断。我依据当兵的经验,不时给他指点指点,让他尽快熟悉部队情况;他非常尊重我,随时向我汇报思想与征求意见,尽早适应部队生活。
  越战中,美国不甘心失败,把战火引向北方,美机在我边境当面狂轰滥炸,我一线高炮部队严阵以待,形势非常紧张。广西边境属亚热带山岳丛林地,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崎岖不平,交通异常复杂。作为军人哥哥的我,深知执行战备运输任务的艰巨。由此,我常叮咛他,必须随时提高警惕,胆大心细,谨慎驾驶,切不可麻痹大意。
  他没有辜负我的希望,在边陲前沿,于友谊关、平而关、硕龙关等关隘之间来回穿梭,每次都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得到连长、指导员的表扬。
  记得有一次,车子油箱漏油了。二弟放掉汽油后,毛手毛脚,拿起焊枪焊接油箱,不料油箱口喷出火苗,把他的脸烧伤了,住进了医院。我是又心疼又着急,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吃一堑长一智。后来他寄来了照片,我一看脸上没留下疤痕,这才放心。
  越战结束后,鉴于形势缓和,我边境部队解除了紧急战备。据此,我二弟复员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的二弟,一直干着驾驶的老本行。目前,他已安全驾车40年,安全行车100万公里,积累了丰富的行车经验。得到各级奖励无数。
  数十年来,我们兄弟手足情深,心心相印。正像那句话所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