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泵”大夫——追忆市劳模、北京胶印厂修理工章功祥
2016-01-22
作者:
来源:
郝宝璋 文/图
最近,农民工巨晓林当选全总副主席的消息见诸报端,使我想起了市劳模章功祥。1984年评选市劳模时,只有小学文化的章功祥在全系统推荐的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胶印车间设备更新快,管理跟不上,60多台气泵多是“带病”工作,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领机章功祥已年过半百,有37年工龄,是个非常熟练的技术工人。车间决定抽调章功祥专门负责修理气泵。他想:“生产一线与后勤辅助工作,都是革命工作,后勤搞好了,可以促进生产,后勤搞不好,会拉一线的后腿。”
他把每台气泵都建起了“病历”,编号入册,既治病又治脏。每天总是手提油壶巡回检查气泵运行情况。“带病”气泵多时,他下力量抢修,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他那戴着老花镜,坐在气泵旁聚精会神的样子,没有一个人不佩服。
当时他爱人患有精神疾患,需要照顾。他本身也有骨刺,即使炎热的夏天,腰上也要围一个宽宽的皮带。就这样,开始的头两年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边学边干,掌握了各种类气泵的维修技术。工人们满意地说:过去是机台上等气泵,现在是气泵等机台。机台上需要更换气泵时,他主动送上门,负责安装,直到试风正常后才肯放心地离开,被全厂公认为“气泵”大夫。
章功祥个子不高,身材胖胖的,可心灵手巧,是工会宣传积极分子。1987年春节,市总工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职工元宵节灯展,章功祥花了9.35元,制作了造型生动的龙灯。他为扎糊这盏龙灯,提前搜集材料,用废钢丝、废铅丝做骨架,下脚料的电化铝片做龙鳞、龙爪,文具店买皱纹纸糊龙身,龙灯周围装饰的小彩灯泡是厂里举办舞会用的,灯展结束后再还回原处。
当时《北京日报》在评论这盏龙灯时说:“这盏灯艺术性是值得赞赏的。然而更应该赞赏的,是这盏灯的制作者——章功祥老师傅的勤俭精神。”龙灯展开幕那天,章功祥受到市总工会有关领导的亲切接见。
章功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病去世,他忘我劳动的拼搏精神,至今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