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青瓦上的故乡

2016-01-13 作者: 来源:

  乔兆军 文/图
  走在村子的碎石路上,故乡的青瓦房还在。片片青瓦像秀眉、像弯月,在夕阳的映照下,青得那么从容、闲散,显得心安理得。
  青瓦有着最简洁的诗意,一片片顺着房顶层层叠放,像鱼鳞。阳光穿过瓦缝,投出好看的光线,细小的灰尘,在光线里跳跃。落雨的时候,雨像调皮的孩子,在瓦沟间蹦着台阶,一级一级,余韵袅袅。最后汇集在一起,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风一吹,雨线就曼妙地摇摆起来。
  想起小时候,青瓦给我带来的乐趣。发现了巴掌大的破碎青瓦,宝贝似的捡了来,玩一种“跳房子”的游戏。更有调皮的男孩子,用碎瓦打“水漂儿”,瓦片在水面上轻盈掠过,一串串涟漪随之荡漾开去。
  青瓦屋冬暖夏凉,烈日炙烤下,将燥热的身子移居于白墙青瓦的老屋里,一种凉意便倏然地袭来。这种凉爽没有风扇的生硬,也没有空调的霸道,就那么丝丝如缕,润物无声,让人身心舒坦。雨雪霏霏的冬季,只需一个飘着菜香的火锅,一家人围炉而坐,屋内便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故乡是一幅生动的木刻画,通常是父亲坐在台阶上抽烟,安静得像一块石头。母亲在灶屋烧饭,腾起的烟子,从青瓦的缝里逸出去,绵软的让人温暖而踏实。那些糙米五谷、萝卜青菜,在母亲的侍弄下,总会飘出诱人的香味,壮人筋骨。
  夜阑人静,月亮洒下梦幻般的光,青瓦仿佛沾染上了薄薄的霜。月亮慢慢西移,在青瓦脊上投下一抺淡痕。我端坐于瓦屋纸窗之下,一张椅,一杯茶,因了这古朴的瓦,内心满是安宁和感怀。正如周作人所说:“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泥土做成的瓦坯,晾干,再历经火炼,即可涅槃成青灰色的瓦。我们说秦砖汉瓦,瓦的历史悠久,但它多是与最简单最平实的乡村联系在一起,一种勤劳和真诚,永恒地闪烁着神圣的光。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